上海人大 2017 年第 11 期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吴汉民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写进了党章,我感到这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最重要的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高度成熟、高度自信,反映了全党共同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意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他还说,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政治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我就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谈两点认识。第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要依据。一是经过改革开放近 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 GDP 自2010 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 7 年居世界第一位,工业产值已经是世界第一。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而且国际上也不认可。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人均 GDP从 1978 年的 156 美元左右增长到 2016 年的超过 8000 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这说明,人民群众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范畴层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愿望要求。三是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理解,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重点表现在: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仍有大量传统相对落后生产力,不同地区、领域生产力水平布局很不均匀。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社会建设还有短板,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从城乡区域发展来看,我国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在收入分配方面,差距仍然比较大。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互相掣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
我感到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把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讲得非常透彻。学习十九大报告对这个变化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认识这种变化要注意把握好几点。一是必须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把握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二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与过去的表述,既有重大变化又保持连续性,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力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反映了我国发展阶段性要求在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要要求。三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提法的改变,而是要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包括对人大工作都起着引领指导作用,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四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既不是一个狭义概念,也不是一个短期概念,而是一个要管相当长历史时期的概念。这个概念不仅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工作导向性,还有很强的历史适应性。五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十九大报告博大精深,内涵极其丰富。我的学习还是初步的,今后还要继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10万方数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