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西方神话的面纱·上半期》
受传统的思维影响,很多人至今依旧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比中国先进和发达,甚至有人深信不疑地祈盼着“西方神话”的全球普及化。这样的观念放在几十年前或许是合理的,因为那时候西方确实是最发达的。但时代在变,世界的模样也早已不似当年。在当下,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一出国就爱国”,而欧美则有一句话叫“未来属于中国”,有很多人说这是“吹嘘”,但也有很多人说这是真的,而且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认可“中国发展得比西方好”这一观点的,多半是当下身在西方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
那么,本期内容《揭开西方神话的面纱·上半期》,我们将从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福利这5个方面切入,向您展现一个更符合这个时代的“真实西方”。
1:经济中心转移,西方经济没落
我们都知道,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经济中心就从中国移到了欧洲的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20世纪后又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西方人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时期,并在这一时期里拉开了与世界的距离。欧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主宰着世界的经济秩序,支配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
在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依旧没有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单纯地认为西方的经济更具有“底气”。虽然总是时不时听说西方的百年企业宣告破产,但我也只是单纯地以“个案”来归结,因为在我看来,尽管西方经济在衰退,但那毕竟是数百年的根基,还没有到动摇其地位的时候,况且对于没有看见欧美社会的现实情况的我来说,对于西方经济的衰败,了解的实在不多。
但是,后来我的同学去了美国,我到了欧洲,我们共同深入到了几个西方典型的老牌发达国家生活,在通电话的时候一起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我都不敢相信,这是西方,他们到底怎么了?”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大量的街头乞讨者,在欧美很多城市的街头,都有在街边行乞的人,某些大一点的城市,可能在一条街上,就挨着七八个乞丐,我曾询问过当地人,很多人都表示“本来就有的,不过这些年经济不好,乞讨的人也变多了”。后来,我在欧美的各大报刊上找到了相关的答案:高达百分之十几的失业率,年轻人的失业率更是高达15%以上。
和高失业率相同步的,是欧美社会收入以及福利的锐减。迅速下滑的社会福利和不再可观的稳定收入,同高失业率一起,激发了巨大的社会矛盾。而这样的矛盾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迅速爆发。根据前辈的描述,在2010年到2015年之间的这段时间,很多欧洲国家几乎陷入的瘫痪,民众动不动就罢工,各行各业都陷入了不正常的运转”黑洞“。而冰岛、希腊又相继举国宣告破产,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等也走到经济溃败的边缘。这样的混乱现象至今还在反复上演,如今在欧洲的生活有了一种新的习惯:出门先查查最近有没有罢工。
很多人可能认为导致西方经济萧条的原因是因为西方社会缺乏有效的经济领导,但其实不然,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其社会的思想文化。前些天,在意大利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家威尼斯的酒吧以税后1650欧元的工资公开聘请全职员工(这个税后收入已经相当可观了),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应聘,但听说要全职后,没有一个人愿意留下。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人不愿意将自己束缚起来,他们希望自己有更充裕的时间去休息和”浪荡“,说得简单点就是”慵懒“。于是乎,在高失业率的情况下,在欧美的很多地方依旧出现了“用工慌”。
其次,西方经济衰败的另外一种表现是企业层面的。从企业的竞争力上看,西方企业近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层,可以大体归结为3点:生产成本高、没有消费市场、投资动力匮乏。
生产成本问题:
由于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较高,导致了西方企业产品质量在跟中国企业产品相等的情况下,价格要高出许多,成本的原因导致了其竞争力的下降。
消费市场问题:
由于西方多半实行高福利制度,即“高福利+高税收”政策,大量的收入以税和保险的形式缴纳给国家,再加上传统的思维影响,导致了西方民众兜里“缺钱”,老百姓的“缺钱”状态在经济下滑状态下显得更为突出,于是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导致了很多产品“卖不出去”。
投资动力问题:
“生产成本高”和“消费动力匮乏”像两座大山压制着西方企业,社会经济的不活跃,也直接导致了社会投资的动力不足,相比于“将钱留在西方耗”投资人更热衷于“将钱投给亚洲等新兴市场”。
而就目前西方媒体和学者的普遍观点来看,在新的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已经被以中国为龙头的亚洲国家所动摇,更有不少学者和媒体人刊文直言:中国正在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2:没把握好文化,冲突愈演愈烈
长期以来,“多元化”一直是西方文化先进的突出表现。不管是学者还是普通人,当提及西方文化的时候,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世界民族大融合的美利坚”,文化丰富多彩的“大欧洲”。当然,由于历史和政策原因,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国家的民族文化更复杂些,但“复杂”不代表先进,也不代表“和谐”。
生活在欧洲,我首先得承认不同种族的文化交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就比如,我可以很轻松地在一座城市里,和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美国人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打交道,我邀请过欧洲人过春节,也吃过印度人做的饭,大家相处得相当融洽。但是,这样的“融洽”是建立在没有民族矛盾和文化冲突上的。
在当下的欧美社会,三个人种之间的矛盾是非常尖锐的,亚洲人在西方占据了大量的财富,非洲人占用了太多的社会保障资源,中东人则带来了欧美人不太喜欢的异教思想,种族之间的“仇视感”也与日俱增。法国的穆斯林在法国大兴教会,德国的难民引发了民众的游行抗议,意大利的黑人要求和白人一样享受公民待遇······于是,游行,对抗,甚至是暴力冲突,都在欧美的大地上此起彼伏。
这里必须注意到的是,虽然最先提出“种族平等和融合”的是西方人,但是在西方的文化中,缺少了一种“包容性”。或者可以这样理解:西方的文化中,有很强的“民族至上”和“地域歧视”的思想在里面,很多白人依旧以“白人至上”的思维来看待世界,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不同族群的基数壮大之后,其矛盾也被无限放大,于是乎,事情就变得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美好了。
3:科技发展乏力,有成果没市场
在我们长期的印象中,以美国、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西方老牌发达国家,一直都是“先进科技”的代名词。或者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在过去几百年的时间里,新的现代科技和技术都是从西方诞生,然后流传到中国的。时至今日,虽然很多先进的技术依旧掌握在西方手里,但格局已经不一样了,因为掌握并影响世界顶尖科技的,还有中国和一些新兴的大国。
我的身边有很多从中国回来欧洲的朋友,当他们找到我交流汉语文化的时候,他们多少都会跟我提及这样的看法:“我真的不敢相信,中国现在比欧洲还要发达,你们的科技比我们好太多了”。他们有的人很羡慕中国的互联网,中国的移动支付,有的人则想不通,中国人是怎么架设那么大的桥,建设那么平稳的高铁的。一个曾和我针锋相对,指着我说“中国高铁是抄袭德国”的叫卢卡的欧洲人,更是在回来后改口了,他说:“不得不承认,某些方面你们做得更好”。
而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新能源、计算机、家电、手机、高铁、未来科技、人工智能、土木工程、航天技术、互联网等多个方面,都是世界的领导者(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在未来领域是空白,只是在啃老本)。而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则显得后劲不足。(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取代了美国世界互联网经济霸主的地位,同时也取代了日本第一机器人大国的地位)。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不如我们,但可见的是其整体的“下坡”趋势。或者可以这样理解:以前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是“西方整体领先于中国”,但现在的情况是“西方的部分方面领先于中国,中国也有部分方面领先于西方”。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西方国家的科技实力逆退的呢?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我把这总结为思想因素、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三个方面。
思想因素:
所谓思想因素,指的是西方人因为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类似于“天朝上国”的思想根深蒂固,这样的思想不仅仅存在于普通老百姓中间,由于对东方的实际了解比较少,不少知识分子和政客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由于这样的社会思维方式是长久的,导致了西方人很难看到东方进步的一面。当东方人不断向西方学习赶超的时候,西方却不愿意学习东方,骄傲的民族心态让他们觉得“西方任何时候都比东方发达,无需向东方学习”。久而久之,西方的科技竞争动力也就迅速下降。
市场因素:
和中国人很不一样的是,受限于权益、人权的思维偏激化影响(例如网络支付,之所以在西方无法很好的推广,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西方人的固有思维里认为这一行为威胁到了自己的财产安全),再加上西方社会经济萧条,民众购买力低下,所以新的科技产品出现后,很难像中国一样有强劲的消费市场,没有市场导致了研发动力不足。(例如高铁,因为消费能力不足,市场总量也偏少,导致了德国高铁没有大量投入研发的必要)
政策因素:
西方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偏弱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西方多半“小国寡民”,还因为其社会实行的是“高福利”制度。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政府都把钱分发工资和搞福利了,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力推科技与其他领域的发展(有是有,但和中国比起来,微乎其微)。
4:福利造福前期,诟病阻碍发展
众所周知,包括意大利、法国、挪威等绝大多数的欧洲国家都实行了“高税收+高福利”的社会制度,这样的社会制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收取高昂的税再提统一供给民众相对稳定社会保障”,这乍一听起来确实很不错,不仅很迅速的缩小了贫富差距,也缓和了社会矛盾,并且在前期给了很多劳动者稳定的生活环境。但问题是,这样的模式并不能一直维持,因为高福利的社会只适合平稳的国际环境,一旦国际环境动荡,则可能导致这样的国家“无力回天”。
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些年西方先后经历了零八年的金融危机和一零年之后的欧债危机。但很多人对西方国家和这两次危机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了“经济衰退”和“集体破产”这些生涩的词汇上。而实际上,西方国家已经走到了福利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大家应该都对西方国家的“财政赤字”有很大的了解,希腊因为“财政赤字”太高,举国宣告破产,而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发达国家,也多多少少受困于经济的逆行压力,因此很多国家下调了社会福利,甚至是调高税收。那么问题很快就出现了——由于长期实行高福利政策,政府的突然变卦,民众是不会买单的。于是乎,老牌的高福利国家,很多都陷入了“罢工潮”,内外压力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恢复,社会因此走向了“恶性循环”。
这里,必须提到的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适当提高社会福利是正确的,但是不能过了度,否则就会导致社会活力散失,竞争力下降。(可以这样理解,适当提高是“保障生活”,过了度就是“社会毒瘤”、“养懒人”)
5:发展停滞数年,社会缺少活力
“这些国家,都几十年不发展了,我在这边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前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到现在还是什么样,根本看不到发展的样子”。这是来自意大利米兰的一位华人大姐感慨。
实际上,和这位大姐有同样感受的华人华侨,我还遇到过很多个,包括德国慕尼黑中餐馆的老大妈和在法国经商的大叔,以及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华人的阿信,他们都表示过“西方陷入不发展状态几十年”了。
以我自己在欧洲的感受来看,说几十年不发展其实有点夸张,因为现代化发展的痕迹还是有的,但是整体还是处在原地踏步阶段。或者用我们在海外的很多中国人说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到了西方,仿佛回到了八九十年代。
城市的公交车和火车依旧是数十年前的墨汁打卡;没有网络支付,依旧处于现金和刷卡的时代;城市建筑破旧,道路年久失修;服装商场里卖的衣服是中国人几年前就穿腻了的旧款式;在部分发达国家铁轨依旧有枕木的;信息系统依旧没有联网;地铁破旧得映射着百年前的记忆······这些都是现实的西方现状。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西方社会发展不前了呢?我在这里留个疑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下方留言讨论,下期我会结合大家的讨论,给出答复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