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学弟学妹,大家好!准备了很久,我们的“社工伴行”模块终于推出啦! 在“社工伴行”中,我们致力于梳理框架、拿捏“中心词”、分享背诵小技巧、攻破社工专业知识点,适合每一位正在备考社会工作考研初试的小伙伴哟!
图片
第一次和大家通过文字的方式见面,古玥很是激动!古玥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陪伴大家一起复习和背诵在观海听涛社会工作基础课程中学习过的社会工作考研知识点,希望能够在空闲时间里与大家温故知新! 话不多说,开始今天的知识点吧! 今天要复习重点知识点的特点就是在考试中也经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是基础的内容,很容易理解;背诵的时候注意框架即可,具体的内容以理解记忆为主。
一、 内容概要
图片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的知识点是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包括上述三个要点。 第一点思想渊源,大家主要根据基础课的讲解以了解为主,基本不作考察;
第二点社会历史背景是最最最重要的,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也是该问题主要的论述部分;
第三点社会工作产生可简单记忆,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社会工作的前身(即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助人活动)在试卷填写的时候,不必多言。 小伙伴们,今天跟着学姐一起背诵第二点吧!
二、 具体知识点
图片
这部分大家以了解为主,在该问题下的论述部分可以不做论述(背诵可忽略)
图片
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分为三方面:
(一) 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张扬
1、(总述)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以尊重人、关心人并致力于人的发展为特征的社会工作与西方文化传统及其社会思想有关。
2、(分述基督教“博爱”)西方社会主流文化的基督教文化宣扬“博爱”,是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
3、(分述人道主义)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新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 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1、(总述)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日益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并对冲击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
2、(具体阐述)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对这些国家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的破坏性影响的表现:
一是整个社会被划分为两个阶级,即资本家和工人
二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
三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个人利益价值的蔓延冲击了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梨花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地扩张。
四是社会问题(如贫穷、饥饿、堕落、失业)大量出现。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的关注,其中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的一种。
(三) 制度背景
1、 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ps:常考察名词解释)
160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于济贫的法律——《伊丽莎白济贫法》,简称“济贫法”,“济贫法”的颁布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善活动的发展。
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一是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并应该直接参与到社会救助的组织工作之中。
二是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要求有劳动能力的乞丐要从事劳动。
三是规定要由专业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救助人员的专业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2、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ps: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在社会工作的学习中,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保障很重要)
图片
在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阶段,(“友善访问员”)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慈善组织)工作对象以贫困者为主、(给薪的社会服务者)社会服务人员开始职业化、社会工作受到社会政策的影响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特点。(这一部分的论述可简略) 今天的知识点背诵就到这里了,下次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