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想要讨论的事情浅显易懂,可以说是个人就可以基本思考到。但万事都有开头,所以我想如果各位以后想要讨论一些基本的社会原理问题,社会传播问题和某些争议的热点问题可能会需要一篇这样的文章参考(甩脸),所以我就不废话了,用我孱弱的笔触稍稍写一写。
毫无疑问,集体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抽象概念,它的组成主体是人类本身(基本原理)。虽然集体意识无序且混乱,但作为人的集合,集体意识本身与个体意识在属性上十分相同。由此,我们先提出以下事实:
个体意识本质是人类对掌握信息的处理和由此转化处理的命令(本质还是信息)。视觉,听觉,触觉都是信息输入方式,说话,打字,巨魔都是器官得到命令后对其的响应。
人类作为自然个体,无论其生物体征或是其信息系统不可能逾越自然本身。故而,人类的所思所想皆来源于已有事物及事物体系,此为个体意识不具有创造性。举例而言,创意工作者可能对这一事实更具有感受。如果没有参考,画师无法画出想象的动作,如果硬着头皮画,很多时候就会关节错位,进而作画崩坏;调色师无法工作,如果只是在大脑中想,色调和色彩搭配就是无稽之谈;编曲师停止思考(如果没有试错,没有人了解和声与音阶,可以参考重轻老师的系列电台)。
个体意识无法处理具象意识(回忆一下标题,然后返回比对,你就会发现你根本不记得标题),自然信息输入具有具象性,因而个体意识在处理自然信息时会对信息抽象,然后加以理解。此为个体意识的抽象性。抽象过程包含标签化与轮廓化。简单讲解,标签化的过程是对信息的筛选过滤,比如将光的波长信息转化为实体轮廓(这个轮廓是词原意,与意识对信息的轮廓没有关系),色彩,将空气振动转化为可能音源。而意识对信息的轮廓化是一个储存过程,是对信息的整理。这一过程很复杂,不详细讨论,不过人类都蛮复杂的,不光是穿着衣服的猪。
个体意识的继承性是个体意识在对信息标签化处理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人类擅长联想,其实是在对信息标签化时就对信息与旧有信息进行比对,剔除了重复度较高的内容。所以市场上的关联记忆法基本上不具有科学认可,人类是因为记住了消息而容易将信息联想,而不是因为联想而记住该信息,但心理学非常复杂,我所谈论的都是简单内容。但重复度有多高这一判断意识是蛮随意的(我的意识有它自己的想法),这进一步加深了意识的抽象性。
个体意识是连续的这个证明非常简单,你在读书的时候听音乐,你的意识要么在读书,要么在听音乐。电脑即使是单一线程CPU可以同时打开几个应用,而且自由切换,但人类办不到。哪怕性能上远超计算机,人类的信息处理永远要在继承时连接的信息网络来回穿梭,然后定位,处理(类比虚拟磁盘的动态储存)。简单的例子:
请不要想起一只白色的绵羊。你想到了什么?
以上是对个体意识的表象属性的简单介绍(900+字的“简单介绍”,额,人类太复杂了,我太无能了,哭)。了解了个体意识的基本属性我们就可以从个体到群体的慢慢(物理)聊这些属性集合了以后会有什么现象(年度巨著《论巨魔》)。
集体意识是个体意识的简化
众所周知,个体意识可以简单分为潜意识和主观意识,前者可以参考蒙洛迪洛的《潜意识》,后者可以参考《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笑)。但社会学上定义的集体意识就有意思的多,这玩意纯粹就是潜意识,压根没有主观意识诞生的可能。
股市就是最好的例子,对一个地区股票市场日行情影响一直有一个稳定且有效的影响因素——天气。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股票行情转好或暴涨的概率是明显大于阴天(虽然如此,但因为影响幅度实在有限而无法使我暴富)。鲁迅笔下的刑场上,强富有煽动性的主导集体意识甚至战胜了人类对死亡的厌恶,成为一个时代的耻辱。
那么集体意识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呢?首先,个体意识的本质人类是对信息的处理范式,那么集体意识便是人类集体对信息的处理范式。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很多,举个例子,在社会心理学上,你对年轻漂亮的异性同桌的青春期性焦虑和网络暴力言论性骚扰事件的巨魔集体的信息处理方式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在某些时候又很不一样,比如当你说错话或要说错话的时候你会及时刹嘴。有的时候也许没有而伤了某人的心,但你是有可能刹嘴,那是因为社交技能不够熟练,而网络巨魔集体只要还对这个感兴趣就根本没有停下来这个可能。
所以我们可以用个体意识来解释集体意识之中的很多情况(社会学里社会心理学领域),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导致集体意识与个体意识不同的地方。
信息在人类之间传播
一次完整的神经冲动要经过无数电位变化,海量化学反应,这玩意还拥有复杂的冗余结构,高效的自纠错能力和强大的可扩充性。相比而言,一次多人信息转述拥有巨大的信息丢失率和信息重构能力。一个完整的简单反射弧反应可能要不到0.05s,我现在和你讲这个东西要写几千字的文章(你还要等推送,然后阅读,你还可能读不完)。
所以,信息在人类之间传播方式非常低效,而且不可靠——就像亚空间的船。人类虽然建立了传播学,但一来这个学科非常年轻,二来这个学科目前的研究结果就一个,集体行为的不可靠来源于集体意识不可靠的信息交互方式,而且这玩意无解。
当一个热点诞生,你不知道他会火多久,因为你不知道最后一批追的人是什么时候接受这玩意火了信息的。你刚知道的新闻永远有人早就知道了。
信息的多次重构
正如我之前所说,意识无法处理具象信息,一切信息只要到了人脑子里就会经过标签化和轮廓化。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重复的,何况熟悉潜意识的朋友肯定知道主观意识倾向于将记忆向自己希望的方向演变。
尽管这些在个人意识的信息储存整理里都不是对信息影响非常大的事情,但就像DNA发生的变异对种群进化的影响一样,信息在个体之间进行了不可计数的重构,其中还有不可计数的串线传播(连续重构-传播-重构-……的单线传播),结果不言而喻,影响不可计数。
PS:其实网络谣言很多时候就是信息多次重构的结果,很多微博,亲友圈的谣言大部分都是在一次一次重构后产生的。这里并不是为那些居心叵测的造谣者辩护,但是实际上这些蓄意谣言只是无数网络谣言中的一小部分。网络提高了信息重构速度,这是社会学上网络的原罪,这也是谣言屡禁不止的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意见领袖和他们的“圈子”
一个相机厂商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高端机型,但一个成功的相机厂商销量最高的相机产品绝对不是旗舰机型,甚至绝大多数是微单和卡片。原因再简单不过了,没有人会在买相机的时候去问那些拿微单的人哪家相机好。
意见领袖现象是否明确的说明了在集体意识里,不同个体对信息流的影响大小是完全不一样的,互联网进一步扩展了意见领袖的能力,降低了意见领袖的门槛,这也是其原罪之一。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个体可以明确控制集体意识呢?这样的话就与集体意识的无序性冲突了,社会学家就可以顺顺利利的失业而不是发论文骗钱了。、
事实上,不是,我们依旧断不了不学无术的社会学家的财路,他们还是可以发成吨的假论文。因为意见领袖在集体意识里的有序影响是无序作用的。高影响个体的信息并不能改变传播系统上的缺陷,他们对此毫无影响。
举个例子,爱国是好的,媒体希望我们这样,但因为这个上街打砸抢,伤人就远谈不上好,媒体不会希望事情发展与此,但这不是他们可以掌控的。
可以导出的集体意识几个性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