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看鸦片战争的爆发和中国的失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力迅速的强大,取得了海上霸主地位,但是英国对华贸易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和闭关政策的影响一直处于逆差。
于是英国殖民者试图用鸦片来抵偿正常贸易的逆差,鸦片贸易就成为英国远东三角贸易的重要环节。鸦片给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但是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
首先严重的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其次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库空虚,使得货币贬值,民众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第三,官吏、士兵吸食鸦片,造成吏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丧失,导致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清政府考虑到自身统治的需要也必须禁烟,于是1839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组织禁烟,从而开始了禁烟运动。
中国的禁烟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也使英国政府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中国的禁烟一开始英国就加紧了发动战争的准备。
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其目的不仅仅是保护鸦片贸易,更重要的是想通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变成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产地。
1840年6月,英国的侵华舰队封锁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战争中中国的许多爱国官兵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比如关天培、陈化成等等,然而中国最终失败了。
中国之所以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有两条: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导致经济技术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真正改变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必须首先改变腐败的社会制度。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性质的逐步演变。鸦片战争以及中国的失败使战后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毛泽东曾经指出:“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因此鸦片战争被史学家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的变化
中国由战前拥有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主权不完整的半殖民地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外贸主权、司法主权都遭到了破坏。
比如中英《南京条约》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
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以自由出入中国通商口岸,这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古的关税主权;
“片面最惠国”的规定又破坏了中国的外贸主权;
“领事裁判权”则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二、经济方面的变化
中国由一个战前以自然经济为主,封建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不平等条约给予西方列强一系列贸易特权,比如五口通商给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提供了便利条件;协定关税降低了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成本;“片面最惠国”待遇使列强分享在中国的经济特权。
西方列强凭借这些贸易特权,加强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材料掠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自然经济的破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思想文化的变化
封建传统文化的一统天下开始被打破,开始形成近代思想文化。
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西方近代文明也开始进入中国。一方面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渗透,使殖民主义思想文化与中国封建思想文化结成同盟,形成了半殖民地的思想文化;
另一方面,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也对中国传统封建思想文化产生冲击,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四、阶级结构的变化
旧有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依然存在,又形成了新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关系更急错综复杂和多元化。
五、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的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主要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演变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从革命性质来说,战前是农民反封建斗争,战后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由于上述一系列的变化,中国由战前的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成战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这一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鸦片战争是这一过程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地,并开始形成了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
中日甲午战争不仅导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而且使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清政府对中国主权的一次大拍卖,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已经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完全控制了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