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什么说他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之所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社会,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特殊性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基于近代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党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是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革命“两步走”之间不可移易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第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具有过渡性。1949 年 10 月至 1952 年年底,我国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1953 年年初至 1956 年年底,随着国际国内形式和我国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革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逐步完成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哪些?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集体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所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使之与促进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 1953 年开始的,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也全面展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到 1956 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已提前完成,到 1957 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经过“一五”期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已初步建立。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