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摘要: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只有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实现人民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在对新旧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新时代国家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226-0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从1956年的三大改造完成以后都没有改变。而如今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关系也日益完善,如果仍把落后的社会生产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不太合适了,就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转变观念,转换思路就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打下了基。①因此,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预示着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已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要根据新的矛盾,设计新的目标和路线,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使国家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过去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对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历史性转变,我们需要先从二者中关键词的概念及涵义入手。,需要是“基于人与环境的不平衡从而产生的趋于平衡的一种自觉倾向”。这一定义包括两层含义:其一,需要指向的是人与环境的一种平衡状态,既包括因为自身匮乏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占有倾向,又包含自身过于充盈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宣泄倾向,这就是使人与环境趋于平衡的两种基本形式;其二,这种寻求平衡状态的倾向一定是“自觉”的,也就是说,需要本身就含有意识的要素,需要总是能被意识到的需要,正是因为这一点,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才能区别开来。[1]而在不同的时代人民的需要是不一样的,需要几乎呈现递进的方式。当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升,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满足,那么需求转而向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总的来说,需要就是满足当下的欲望,保证正常水平运转的一种满足,是短时期的。发展是一个事物从出生开始的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呈螺旋式上升的变化过程。
这其中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民生等,不管多么强大,仍然需要发展,发展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简言之,发展是为了满足未来期望的更美好的设想,是长远的、无止境的。,这种满足是简单、朴实、直接的。也就是人民吃饱穿暖、学****工作的状态,这是一种生理和精神层面的简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是建立在物质文化需要已经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需求,转而向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一些外在的抽象需要(如:公平、民主、正义、安全等)进发。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②所说:人民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才会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那么当今中国便是如此,人民脱离温饱状态,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已经得到基本满足,所以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全社会人民生活水平,让人民生活、国家社会更加美好。(科技)、生产对象、劳动者的不足,也可以说是不完美,从而造成生产力低下的状态,导致物质生产跟不上人民的需求,整个社会处于饥饿或温饱状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指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人民不再受到饥寒的限制,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总体较高,而且社会总体趋于稳定和谐,但是这种稳定与和谐只是表面的、总体的,而现实情况是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各种不平衡阻碍着国家进一步发展。
二、新时代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提出是建立在:“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③这是对新时代的成就的总结与目标问题的展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良好进展: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项政治活动取得顺利进行,社会稳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