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那么,怎样理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怎样看待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如何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
......... 小编带着你们寻找答案
一、迈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变了?
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不可能因主观好恶随意选择;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要科学理性、及时敏锐,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
2、“美好生活需要”内容更广泛,原来的“硬需求”并没有消失,呈现出升级态势,新生的“软需求”则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3、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什么发展阶段干什么事。“发展起来后”的中国不是说不需要发展了,而是需要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是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
二、站在新时代,怎么看发展的不平衡不分?
1、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为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
2、发展的不充分主要是指整个社会的发展总量尚不丰富、发展程度尚不够高、发展态势尚不够稳固。当前“不充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但从本质上看,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发展方式有待充分转变;依法治国有待充分推进;精神文明有待充分提升;社会事业有待充分发展;生态环境有待充分改善;体制机制有待充分改革。
3、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水平与发展状况的评估,要讲两句话:一句是发展水平已经不低了,有了相当的发展积累;一句是发展水平并不算很高,发展的总量并没有绝对充裕。这两句话任何时候都要一块讲,不能只讲其中一句。
4、“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这种结构失衡不再主要是绝对短缺背景下的“八个木桶七个盖”,而是相对短缺背景下的发展偏差与发展短视。
三、纵观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1、“不充分”是“不平衡”产生的客观基础。我国当前的客观实际是,经济社会已经发展起来了,但发展又不够充分,在不科学的发展理念、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驱使下,就会产生发展不平衡、加剧发展不平衡。
2、“不平衡”会反过来加剧“不充分”。由于发展不平衡,处于发展强势一端的社会主体会过多占用发展资源,从而加剧处于发展弱势一端的社会主体不充分乃至稀缺的感受。
四、拥抱新时代,发展如何才能更平衡更分?
1、解决发展不平衡,最直接的是树立新发展理念,更加强调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发展、筹划发展,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社会群体间的协调以及经济与社会其他方面之间的协调。
2、解决发展不充分,关键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障碍,释放一切社会活力与创造力,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发展能力与发展绩效。
3、发展依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总钥匙,破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4、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主攻方向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度保障是全面深化改革。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哪里》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的判断具有划时代意义》
文字整理:高元宦李赛
图文排版:李佳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