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我们俗语所说的“龙生龙,凤生凤”,并非绝对。即使出身高贵,仍然有20%败落的可能。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后代,避免坠入社会底层?
最近,《纽约时报》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是由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的学者和美国人口普查局共同研究的成果。
下面这张图片,展示了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即便你出生在富裕的白人家庭,仍然很可能跌落到社会底层。
而这一概率是多少呢?研究数据显示:20%。
黄色方块:白人家庭,蓝色方块:黑人家庭。第一行是生于富人阶层,第二行是中上阶层,第三行是中产阶层,第四行是中下阶层,最后一行是穷人阶层。
中国老话说,富不过三代。
但社会上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后代,避免坠入社会底层,或者说不要出现“老虎生下狗儿子”,“一代不如一代”?
·01·
为什么会有20%的精英阶层跌落底层
不过,看到这里,也有人心里纳闷,我们普通老百姓一直想着怎么突破自己的阶层壁垒,只求寒门也能出贵子。
但是却从未注意到:那些占据着好的教育资源,好的人脉,身处上层社会的孩子们,竟会刷的一下跌落到底层了?!
难道说,我们一直担忧的“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到了贵族阶层那里,一下子严峻到了,连“贵族也难出贵子”?
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府,坐拥众多才子佳人,位列皇亲国戚之位,却还是躲不过没落的命运。
《红楼梦》剧照
不少人为此扼腕叹息,不少人大呼不理解,然而,柳湘莲的一句话,解开了其中的奥秘,她说:“(贾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是啊,在这种纸醉金迷的地方待久了,寻花问柳,卿卿我我,又没有良好的家风作为支撑,这样的家族,焉能不败?
宝玉出家
看到这里,会有人说,一个家族从富裕阶层跌落,不单单是这个家族自身的问题,有时候跟社会发展总趋势脱不了干系,毕竟,很多富裕的家族,都是在社会大变革的时候,一下子跌落底层的。
话虽如此,虽然在社会大环境下,很多问题不可避免,但那些能始终保持在富裕阶层的家族,却在家族建立之际,就已经开始思索:如何能保持家族长盛不衰。
·02·
洛克菲勒家族昌盛百年
“富不过三代”真的是“魔咒”吗?
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就是个例子。那会儿,家族成立之际,洛克菲勒是美国第一位十亿富豪呢。按理说,不少人都该觊觎他的财富,也许过不了多久,家族就该为谁来继承遗产闹得沸沸扬扬了。
不过,这个家族却看似无比轻松地打破了这个“魔咒”。
因为,富裕的家产并没有助长他们的娇贵,洛克菲勒家族依然延续了节俭的美德,在他们眼中,单纯的富贵传家模式早已out了,他们采用的,是新型的“道德传家”模式。
在这个家族,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赚钱的不易,他们会通过做家务的方式,发给小孩子零用钱。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交到越来越多的朋友,需要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可如果你认为,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当调整零用钱的比例,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他们眼里:如果你想得到的更多,就得做出与之相对应的付出。
所以对孩子们来说,如果想得到更多的零花钱,就只能做更多的家务了。
洛克家族合影
为了保证孩子们拿到手的零钱没有浪费,洛克菲勒家族还会要求孩子们认真记账,从小培养他们的节俭意识和对金钱的掌控能力。
洛克家族的男孩儿们
等到孩子们再长大一点儿,家族里的长者就开始这样教育孩子们啦:我们赚钱的目的不是为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我们赚了这么多钱,压根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秉承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样的初衷,不少洛克家族的子女们,都义无反顾的致力于慈善事业。
洛克菲勒家族要求子女们勤勉善良
在这样良好的家风中,他们严格要求的孩子们不以财富作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相反的是,他们更看重孩子们是否勤勉善良,是否将世界变得更好作为自己的目标。
靠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如今,经历了一个世纪洛克菲勒家族,已经传到第六代,还没有出现一点颓废与没落的迹象。
·03·
贝氏家族: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
而在中国,同样有这么一个打破魔咒的家族——贝聿铭家族。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他们就以行医买药为生,成了苏州四富之一。
贝聿铭
眼瞅着不少暴发户的家业频频走向衰败,贝聿铭的叔祖父贝润生开始思索这个家族的兴亡。在贝润生眼里,给后代留下再多的财富,都比不上给他们精神上的熏陶。
于是,“诗书传家,乐善好施”,成了这个家族几百年来的传家文化。
秉持诗书传家的理念,他们花费巨资,让每一个家族的孩子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贝聿铭留美期间
秉持乐善好施的信仰,他们不会将国有财产占为己有。解放前夕,不少身居要职的高官们,都会趁乱卷走一大笔钱,当时,孔祥熙一人卷走了一亿三千万美元,而贝聿铭的父亲,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贝祖诒,却没有拿走一分公款。
如今,他们为赡养,救济族人而修建的狮子林,是汉族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狮子林
贝氏家族也因此成为目前中国少有的,富过15代的家族。
正是因为秉持着“先做人,后做事”的态度,他们的家族才能绵延不绝,才能保持自己不被新生的阶级力量打垮。
而和他们一样,用品性教育子女的家长,远不在少数。
《傅雷家书》中,有这么一段告诫儿子的话:“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傅雷家书》
钱基博在给儿子钱锺书的信中这样写到:“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是啊,如果学不会做人,如果不能秉持善良、勤奋的品格,即便是坐拥再多的财富,也逃不过跌落底层的威胁。
在这份报告里也指出,社会底层也有20%的概率,跃入上一阶层。
一个还处在底层的普通人,为未来打拼,还是能够获得更好的人资本,跨越阶层壁垒。
毕竟,那20%的可能性,可不会从天而降,不是吗?
向上跃升,还是向下沉沦,最终取决的其实是自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