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主要教材来源于李少奇老师的《国外社会学理论》,课程来源于社会学吧林子老师的社会学考研课程】
第四课主要围绕四个话题:
1.【生平】
2.【社会事实】
3.【社会团结】
4.【自杀论的意义】
一、【生平】
涂尔干,生于法国埃皮纳尔的犹太人家庭。
尽管他像孔德等人那样强调社会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是他的许多论述总是不断涉及宗教情感和宗教体验等问题,尤其在晚年,宗教问题成为他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涂尔干是法国第一位聘请的社会学教授,建立了第一个社会学杂志。代表了社会学进入了正规时期。
二、【社会事实】
他规定的一般性的研究对象称为社会事实(social fact)。
社会事实的一个首要特点是不可还原性,即社会事实不是个人事实,它不能用个人的行为和情感来说明和解释。
社会事实有两类:社会比率(social ratio)和“集体表象”(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
社会唯实论者
不可还原性对人的制约作用普遍性
第一个原则:社会事实只能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
第二个原则:社会事实的功能与他的起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
迪尔凯姆有充分的统计学基础。
三、【社会团结】
社会团结问题实质上也就是社会整合问题,迪尔凯姆用社会团结这个概念来称谓社会突出了他的理论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重点):
他指出,到现在为止,社会经历了两种最基本的团结形式:机械团结(mechanicalsolidarity)和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
机械团结以社会成员共有的完数取向作为社会整合或群体联系的组带,它的根本特征是社会成员在情感、意愿和信仰上的高度同质性,它存在于分工不够发达的传统社会实质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有机团结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概言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联系纽带具有观念性和现实性的区分。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引起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四、【自杀论的社会意义】
1.《自杀论》的意义
《自杀论》标志着社会研究进入现代阶段。《自杀论》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中包含着关于自杀现象的精辟论述,而且还在于:(1)它是孔德实证主义思想在社会研究中第一次得到完备的经验的体现。《自杀论》证实了迪尔凯姆关于社会事实独立于个人之外的说法。(2)《自杀论》是理论与经验结合的首次范例。因为以往的社会研究或是理论缺乏经验检验,或是经验调查缺乏理论指导。(3)《自杀论》促进了社会研究从单变量的、描述性的研究转向多变量的、解释性的研究。(4)就研究方法而言,迪尔凯姆首先将“多元分析法”引入了社会学。“多元分析”是指利用复杂的统计技术来计算和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此外,他还为如何利用统计资料、如何从经验现象中概括出理论认识提供了范例。
2.自杀类型:利他型、利己型、失范型;
利己型自杀
所谓利己型自杀是由于极端的个人主义而引发的一种自杀类型。
一个群体其成员自杀率的高低与该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整合程度密切相关,整合程度越高,其成员的自杀率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利他型自杀
利他型自杀则是由过度的利他主义而导致的自杀。
【利他型自杀和利己型自杀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利己型自杀是由于极端的个性化而造成的,利他型自杀则是由于个性的极端退化而造成的;利己型自杀出现的原因在于社会部分地甚至整体地涣散因而无力阻止自杀,利他型自杀则是因为社会把个人严格地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而造成的;在利己型自杀中,社会禁止选择死亡,在利他型自杀中,社会却给人们以压力,使他们不得不选择死亡。】
失范型自杀
人们由于社会的失范导致的自杀。
宗教的重点在于整合,包括图腾崇拜
小问题:
1.简要评述涂尔干思想。
2.涂尔干为什么认为社会整合应该适度?
过度整合容易压抑人的个性,导致自杀,适度才能维持人生活的一个空间和自由,能够唤醒人的自我意识,过度整合容易把人限制在一个空间内,导致机械团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