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性是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学术课题,对其审视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共产党宣言》这一蕴含丰富现代性思想的著作中聚焦资本主义现代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视角和生产方式的历史转换入手探讨现代性问题。通过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的生成和发展,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矛盾冲突、剥削本质与运行机制,指出现代性问题的实质和核心在于资本逻辑,并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透过资本主义现代性自身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冲突,《共产党宣言》指明了人类解放自身的现实道路——共产主义运动。
关键词:现代性;《共产党宣言》;资本逻辑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现代性问题逐渐成为跨国、跨学科的热点问题。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现代化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引发了现代性批判思潮的兴起,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占据了上风。尽管两者都未脱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内涵,却都限于立场和方法而仅从社会表现、意识形态层面进行阐释,触及不到问题的根本[1]。从经典著作入手,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去理解和审视现代性问题十分关键。《共产党宣言》以其丰富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在描绘资本主义现代性产生发展图景的同时,揭露了其内在矛盾与超越路径,对其现代性维度进行研究,是传承、挖掘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构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一、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现代性
马克思虽未明确界定过何谓“现代性”,也未在著作中直接采用“现代性”这一表达,但诸如“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现代资产阶级”等表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反复出现,从中可见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和他们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现代社会被阐述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马克思对其生成发展的逻辑进行了完整的论述。
马克思从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转换的意义上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前的“古典社会”中人的不同生存状态,阐明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源于大工业发展,现代资产阶级源于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的长期发展和系列变革[2]。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现代资产阶级的诞生。得益于地理大发现,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市场,不断推动着生产力变革,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封建社会的工业经营方式逐渐被手工业、现代大工业取代,完全确立的机器工业则宣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开启。另一方面,马克思强调“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关系是现代生产关系,它的确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形成发展。
资本主义现代性有其进步性和发展的必然性。马克思曾以人的发展为基点将人类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用“物的依赖关系”代替古典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依赖,为人的独立性创造了空间,体现出进步性。一方面是“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而更重要的方面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过程,实现了从古典生产到现代生产的转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这些转变提升了人改造自然的能力,使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不断积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此外,现代资产阶级打破了地域交往的局限性。由于世界市场的开辟,国家内部的生产、消费不再孤立,人们的交往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
二、现代性批判的核心——资本逻辑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贯穿于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过程中,其现代性批判的关键与内核是资本逻辑。通过分析资本逻辑,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背后的剥削实质和内在矛盾。
(一)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矛盾与困境
马克思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前进历程中蕴含两类危机——人的生存危机、社会生产危机。
首先,人的生存危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虽破除了僵化教条,使人们不再依附于他人或宗教幻想,然而,开始重新寻找自身定位的现代人又被资本逻辑重置于利己主义中。资本主义现代性促进了独立人格的生成,却又将人的主体地位让位于资本,用交换价值代替人的尊严,使人们彼此间只剩下“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同时,在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对立日渐转换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劳动随机器和分工的不断发展丧失了其独立性,工人沦为机器的附庸,受到资产者及其所有物的奴役。“物的增值与人的贬值”越来越明显,人成为工具性存在。
其次,社会生产危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产力,但其内部蕴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商业危机的持续循环威胁着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生产过剩、商业危机阻碍和毁灭着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愈发不能支配它创造出的生产力。随着资产阶级对世界市场的开拓,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被裹挟进资本主义文明中,人的危机与社会危机愈发复杂深刻。
(二)资本是现代性的逻辑原则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重视现实意蕴,根植于社会存在和客观事实层面,明确将其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他主张资本是推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运作的最基本的、一般的逻辑,是现代性的核心,从而将对“原本”的批判代替了对“副本”的批判。
资本是现代性的运作逻辑,决定着其生存与发展。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是雇佣劳动。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同劳动者相分离,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只有在其劳动能为资本增值的时候才可以得到工作,得以生存。因此,工人被迫将自己作为商品出卖给资产阶级,成为资本增值工具、资本与机器的附庸。永不停歇地增值、扩展是资本的本性。资本的向内扩张带来了对人的奴役,表现出强烈的剥削性;向外扩展把一切地域、历史要素都卷入自身发展逻辑中,使全世界都成为自己改造、控制的对象。资本使现代国家政权沦为为整个资产阶级服务的“委员会”,使人们的情感与关系屈从于利害关系。资本逻辑影响着现代性的各个方面,资本成为支配资产阶级社会方方面面的至高经济权利[3],笼罩整个世界。
资本的不断扩张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4],资本的循环运动酝酿着自身的危机,在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矛盾冲突中就包含着人类解放自身的可能性。
三、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现实道路
资本逻辑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给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提供了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在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批判的同时,也阐释了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现实道路——共产主义运动。
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分析,指出内生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无解矛盾是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关键突破口。在《共产党宣言》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梳理了各种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他们首先指出三种反动社会主义试图通过开历史倒车实现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主张不符合社会历史进程,肯定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所具有的进步意义;其次,他们批判了企图不触及使社会瓦解的革命性因素来克服资本主义现代性问题的那些保守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意图的虚伪性。
正如资产阶级炸毁了阻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所有制关系,资本主义所有制也将逐渐失去对“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的支配,并被其炸毁。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根本的对抗性矛盾。在这对矛盾的作用下,生产过剩频繁引发经济危机,阻碍着资产阶级所有制和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主张由于不触及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而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矛盾,反而将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置于混乱中。归根结底,对生产力来说,原先造就它的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过于狭隘而不能再容纳它了。
资产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建立起强大的经济基础,也锻造了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的利器,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现代资本主义使阶级对立尖锐化,在工业的发展中,无产阶级的人数和力量不断壮大。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随着资本的扩张和资本主义现代性冲突的不断爆发,无产阶级将不断打破地域限制,为争取共同利益发展成为越来越大的联合体,展开一系列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共产主义运动。
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现实道路即为共产主义运动,后者的实现是对前者的超越。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私有制被废除,资本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共有财产,只为创造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条件;劳动也摆脱了其作为增加价值的手段的性质,变成丰富和改善工人生活的方式,是人自由自觉的劳动;每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也将取代少数人的、片面的自由。总而言之,“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5]。
参考文献:
[1]江平,胡秀灵.现代性批判:一种比较叙事[J].云南社会科学,2020(5):31-3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雷雨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1.
[4]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作者: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林玥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