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关系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儿童自身的特点,外部环境等方面来探讨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
一、儿童自身的特点
(一)行为特征
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儿童个体之所以交往成败不同、同伴地位各异,主要是因为这些儿童具有明显不同的行为特征。受欢迎儿童是因为他们具有外向的,友好的人格特征,他们擅长双向交往和群体交往,而且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被拒绝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往往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经常表现出许多攻击性甚至是反社会行为,被忽视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行为是笨拙的,他们往往逃避双向交往,而将更多时间花在更多的群体中,但是,由于他们害羞,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自己玩,很少见到他们表现自己或对他们显示攻击性行为。
(二)认知能力
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与其社会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社会认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的社交地位,并且也支配着不同的社会技能,受欢迎儿童都倾向于成为优秀的社会问题的处理者、有效的协调者和对他们的支持者,被拒斥的儿童对同伴表现了更多的敌意、批评,更容易活动过渡和过分离群。
(三)身体的吸引力
在儿童早期和中期,儿童会对体貌特征不同的同伴有不同的判断,总是将那些看起来身体相貌好的儿童与积极的内在品质联系起来。如让儿童看一些照片、让他们对陌生人的个性进行猜测,他们往往会将积极的品质,如友好,聪明,更多地给予那些看起来“更漂亮”的人。
(四)生物情绪因素
艾森伯格等人认为,在管理情绪和情绪驱使行为上有困难的儿童更倾向于将问题外化(如攻击),而且这种倾向夸大了他们所经历的情绪强度。
二、外部环境
(一)父母的影响
父母对儿童的同伴关系有着重要影响,他们能够安排和控制儿童与同伴的游戏,能够传授和示范各种有效的社会交往技能。
(二)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亲子关系对今后的同伴关系有预告和定型的作用,而更近一些的观点则认为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幼 儿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 以获得一种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
(三)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 幼儿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发生。
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由游戏的情境下,不同社交类型的幼儿表现出交往行为上 的巨大差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