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幼龄的儿童懂「社会交流」,就必须考察到他的大脑发展,因为他们可能不了解对方想要干什么,只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就会作出保护自己的行为;或是不知道要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大人眼里看来,他们做出来的动作就是较为负面的行为。
「友善」、「富有同情心」、「善于社交」是许多父母对小孩的期望,尤其是到了孩子能去公园,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更是会仔细观察孩子的交友情形。
但有时候我们发现,年纪很小的孩子有时会出现「排挤」、「霸凌」或是「暴力」的行为?这时候我们就会好紧张,担心其他父母会不会对我们有异样的眼光,觉得我们没把孩子教好?但其实「社交能力」也是孩子需要学习的行为喔!
「和他人进行友善的交流」其实是个很复杂的行为。首先必须先了解对方意图、懂对方说什么、用大脑组织、再做出适当的响应,可能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同理心」。
因此想要幼龄的儿童懂「社会交流」,就必须考察到他的大脑发展,像是有自闭症、发展迟缓、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就可能不擅长和其他小朋友当朋友。因为他们不了解对方想要干什么,只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就会作出保护自己的行为;或是不知道要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大人眼里看来,他们做出来的动作就是较为负面的行为。
除了儿童本身的发展能力以外,外在环境也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互动模式。例如他身边的大人只会打骂、展现负面情绪、暴力动作,小朋友自然会有样学样,不晓得要怎么用友善的姿态和他人互动、快乐地玩耍。
如果父母有发现自己的小孩「看起来好像很自闭」,或是常用玩具敲人家头,不用急着把他们推出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是过度严厉的纠正他们的行为。反而可以给他们一点时间,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尤其是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慢熟有的快熟,让孩子自然发展就好。
如果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向专家咨询,照着专家所建议的方式慢慢改善,发展社交技能并调节这个社会。父母平时也可以多做榜样,试着带着孩子到处跟人打招呼,聊天,展现友善、外向的一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