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营造良好家风 促进社会行稳致远

营造良好家风 促进社会行稳致远

营造良好家风 促进社会行稳致远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也有许多重要论述。他讲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也有许多重要论述。他讲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家风是家事,也是国事,好家风能约束个人行为,激励个人成长,营造社会良好风气。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要用严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一是大力培植良好的家庭观,发挥家训家规的教育示范作用。家庭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包括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构建和谐代际关系的关键,我们要在教育认同、教育示范和教育导向方面,带头践行正确的家庭观念。领导干部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适当的时机、用恰当的语言明确告诉子女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领导干部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与子女整体素质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实际行动中身正示范,严于律己,以自身的品质、修养、能力、习惯和作风为子女带好头、做好示范;强化家庭角色意识和父母责任意识,自觉担负起培养教育子女的责任,构建起父母子女之间和谐的代际关系并延续传承,促成后辈良好行为方式的养成。深入发掘、充分利用传统优良家训家规中蕴含的丰富素材和资源,唤醒自身优良家风的记忆,为子女树立优良家风的榜样,重新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文化,做到持家有方、爱家有度、教家以德,切实担负起为家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要明白代代相传的更应该是内涵和精神,倡导廉洁风尚,形成诚朴、向上、勤劳的风气。

二是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以良好家风带党风促政风。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培养、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融合了家风的基本文化内涵与红色的政治寓意。作为领导干部要铭记、传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积极主动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革命前辈学习,学习毛泽东同志“恋亲,但不为亲衔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的家规,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学习周恩来同志绝不允许家人享受任何特权、“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行为准则,秉公用权、鞠躬尽瘁,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太平;学习邓小平同志德法共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家庭、个人与党和人民的关系;学习陈云等老同志坚持原则、公私分明、勤俭持家、淡泊名利、酷爱学习的良好家风,时刻保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坚持身正为范、宽严相济的家教方法,做坚守优良家庭伦理秩序的表率,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环境的表率。

同样,以良好家风带党风促政风。为进一步营造崇德向廉、奋发向上的清廉新风尚,推动党员干部树廉洁家风、守廉洁家园,更好的服务好群众,全体党员干部应积极主动做到恪尽职守,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最大程度上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良好的家风家训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只有在思想上筑牢良好家风的防线,才能建立起经得住考验的“防火墙”。领导干部要始终高度重视家庭建设,从家风教育做起,努力做到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以良好家风大力促进、带动优良党风政风形成,家风正方能行稳致远。

上一篇: 感恩回报社会作文三篇
下一篇: “统一俄罗斯”党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前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