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思修教案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doc

思修教案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doc

思修教案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doc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的:通过阐明公共生活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的:通过阐明公共生活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二、教学要点: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四.教学课时课时五、教学内容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公共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维护一定的秩序是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自古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道德和法律是基本的手段。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公共秩序就越复杂,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就越突出。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为了抵御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在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中过着群体生活,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在血缘群体内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同一的。为了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维持群体的繁衍和抵御其他群体的侵犯,相邻的血缘群体之间会进行某些交往,结成某种暂时的、松散的联合体,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打破了原始社会人们的交往基本以血缘为纽带的状况,社会交往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公共生活领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但是,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中,商品生产与交换只不过是农业经济的“补充”或“偶然”活动,分散经营、彼此独立的小农经济没有也不可能产生紧密的社会联系,社会交往受到很大限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在现代大工业基础之上的生产和交往方式,使人类交往由偶然交往进入普遍交往阶段,“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普遍和频繁,公共生活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成为普通的事情。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公共生活内容和方式的丰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列宁曾经说过,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在着“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1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不但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而且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个人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成员无论职业、地位、身份如何,只要进入公共生活场所,都应当自觉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现象。例如,商场对于生产者、经营者来说,是销售商品、实现利润的场所;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购买商品、满足生活需要的地方。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使网络不仅成为人们通讯娱乐休闲的工具,而且也成为现代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场所。生产场所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使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序的 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在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 后,社会成员必将对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产生迫切的需求,人们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舒 适的生活环境,这些都需要以不断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作为保障。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 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识。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全面小康以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宗旨,其衡量 指标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体现为人们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居住 和工作环境日益改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生活舒适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等等。例如,对 于居民来说,良好的居住条件不仅表现为更大的住房面积和更好的室内设施,也体现在居住 环境优美、社区秩序井然等方面。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 就。与此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 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也应当看到,在今天 的公共生活中依然存在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不爱护公物、随地吐痰、排队加塞、过 马路闯红灯、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必然会损害社 会公共生活秩序,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从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入手,努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成为文明 城市建设的模范。在这些城市,公共生活安定有序,公共场所秩序井然,环境优美干净,道 路整洁通畅,社会风气健康向上,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不礼貌、不道德、 不健康的行为很少出现。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有序的公共生活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 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 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在原始社会,原始人 主要以图腾崇拜、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一些在长期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得到社 会成员广泛认可的规范以民间风俗、礼仪和宗教教规、戒律形式继续发挥着作用;另一方面, 一些公共生活中的基本秩序及其规范开始以成文法的形式出现,以强制的方式对人们在公共 生活中的行为作出限制和规定,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 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 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互 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 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 控的范围,因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 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 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荣明耻的良 好社会风气。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展 的进程中,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 础层次。今天,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大学生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 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 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

上一篇: 从文明到野蛮的欲望与权力之争:《蝇王》中的文明社会秩序的崩溃
下一篇: AI辩论-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道德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