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心中的山
创业者心中的山是他的创业梦想,是创业者心中的珠峰。登珠峰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实现创业梦想的征途同样荆棘丛生。为了实现创业梦想,需要每个创业者不断攀登,真正践行“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创业者要顺应市场大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政策,简政放权,促进创业创新,多方面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使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让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接创新需求,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企业飞向新高度。政策助推下,创业生态系统逐步形成,社会对创业兴趣日益增长,创业精神呈现上升趋势。众筹创业模式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证,众筹模式解决了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面对的既缺资金、又缺人才的尴尬,以股权出让的方式吸引社会投资,从而积聚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由此企业挣脱为生存而创新的枷锁,开始主动创新,进而推动创新型、技术型项目落地。不仅如此,创新创业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创新创业,大企业员工和草根创业者都可以成为更多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这既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又为所有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有能力的人通过自身奋斗获得上升通道,同时又带来了国家繁荣。
创业者要培育新型价值体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社会情怀。创业氛围好固然是好事,但是当创业成了一种“时尚”和“运动”时,多数人都急功近利地把创业当成了投机行为。从时下来看,创业的动机大多是源自对财富和名声的渴望。但是为钱创业是肤浅的,正如星巴克CEO舒尔茨曾说,“应为梦想所驱动。在创业路上有太多诱惑,也有太多艰险,只有怀揣理想的人才能够抵抗诱惑,才能够不惧艰险,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百折而不回。”社会创业家就是这样一类“发明者”和“追梦者”,他们能够平衡激情与智慧、理想与务实,还能够兼顾效率和公平,想实现“改变世界或改变社会”的目的,不是以传统利润模式导向而是出于更高一层的梦想和驱动创业。可见,真正的创业者应当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拓展可持续增长的路径,在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回应社会挑战,贡献社会进步。
创业者要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首先创业成功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每一个成功故事背后更多是失败。其次,创业没有失败者。即使是创业项目失败,作为创业者而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将促进个人成长,即可定义为成功者。正如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虽然三次攀登珠峰均未登顶,但是第一次失败让他找到了“金字塔攀登方式”,第二次失败让他发现了氧气的确切效用,并确立了高山氧气设备的基本模式,第三次失败虽然剥夺了他们的生命,但是他们无疑是成功者。创业是没有失败者的历程,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将推动创业者走向成功。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创业者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自然环境,拥有人文情怀,追求愿景理想,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不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贡献自己力量,才能抵达心中的山。
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的名句“因为山在那里”影响了无数勇于探索、勇于攀登的人。请从给定资料出发,联系实际,以“创业者心中的山”为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50分)
要求:
(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分析题目
因为山在那里,所以影响了无数勇于探索、勇于攀登的人去爬山。
因为创业的理想在哪里,所以创业者去创业。
创业者心中的山就是材料二和材料六中共同提到的理想、梦想。
我很同意知乎账号名为“流云追风”同学的说法,“这种一句话带过的随便的比喻拿来当限定题目,有种让人现场强行熬鸡汤之感”,而且题目就是把创业梦想比作山,以登山很难做类比,推出实现创业梦想很难。我记得我们以前都是把山比作障碍,困难之类的,但这个题目就是把爬山比作创业,登山顶就是实现创业梦想。
所以题目可以理解为“创业者心中的梦想”
这样理解就容易很多了,如果要写我的梦想,是不是就要写梦想是什么,然后如何实现我的梦想。所以这篇文章重点就是如何登山,如何实现创业梦想。
读材料
材料一
创业环境:中国社会对创业兴趣日益增长,政策加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材料二
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1. 创业动机追求财富和名声
2. 创业准备不足(缺乏创新等等)
材料三、四、五
围绕众筹的含义、特点、具体运作方式展开
材料六
社会创业家的特点
总:创业的新型价值体系:责任感、使命感更强,更有社会情怀
分
1. 激情与智慧、理想与务实的平衡
2. 兼顾效率和公平
3. 想实现“改变世界或改变社会
材料七
英国探险家的例子,引出话题
话题合并。
材料一、六、七是三个没有用到的材料,从中找相关论点。
材料一
论点:创业者要顺应市场大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论据:众筹(材料三四五)
材料六
论点:创业者要培育新型价值体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社会情怀。
论据:先说问题:材料二问题创业成为时尚,然后举出“社会企业家”正面案例。
材料七
论点:创业者要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论据:材料二中提到的创业的两个公理,然后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为例加以说明。
有人理我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