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相关的知识点在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涉及到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主要人物中杜威的观点以及教育目的理论中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还有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在整个教育学知识体系中杜威的理论贯穿始终,考点较细,所以杜威是考试中比较关键的人物之一,把握杜威的核心理论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拿到更多的分数。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创始人,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又被誉为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者。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杜威的主要理论。
1.教育本质
在《明日之学校》中,杜威提出“教育不是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吸收,而是须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为此,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关于“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是多种多样的,有儿童的生活、成人的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教育即生活”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隔阂,使学校能够不用成人的活动模式去规范儿童。
关于“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当时的学校忽视儿童本性的发展,“儿童被置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结果造成阻力和浪费”。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把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他认为儿童的生长发展需要一定的内在条件,这种内在条件就是儿童的兴趣、本能、依赖性和已经形成的习惯,教育过程中必须承认并尊重内在条件,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于“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首先对“经验”一词作了这样的诠释: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就是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的过程。
最后,关于“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学校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环境,这种独特的教育环境不是也不应该是远离尘世生活的世外桃源,而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和形态并吸收健康的社会生活因素,从而使学校变成典型的、纯净的、理想的社会环境,使儿童在这种良好、纯洁的健康环境中接受影响。
口诀:教育生活生长,经验改组改造。
2.课程论
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活动课程理论。
他反对传统教育以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为中心,主张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比如园艺、烹饪、缝纫、纺织、绘画等应该在课程中占有明确的地位。杜威也深知直接经验的局限性以及间接经验在个人生长发展和经验改造中的重大作用,因此,他并不反对间接经验,只是反对传统教育中不顾儿童的接受能力的硬性灌输。为了使教学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它必须恢复到它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它必须心理化”。
3.教学方法论
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他所强调的思维方法也叫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其具体程序为:(1)感觉到的困难;(2)困难的所在和定义;(3)设想可能的解决办法;(4)通过推理,看哪一个假定能解决这个疑难;(5)通过观察或试验,证实结论是否可信。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儿童本性发展的特点,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方法的问题最后可以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发展的顺序问题。提供教材和处理教材的法则就是包含在儿童自己本性之中的法则。”不仅如此,杜威还强调,由于每个人做事情的方法是有差异的,所以,从做中学的方法也应体现这种差异,只有这种差异,才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教育目的论
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在杜威看来,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强加的,不能充分考虑儿童的本能与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终极的教育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和假设,因为世界是变动不息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
杜威的口诀:一民主,二称号,三心四即做中学,五步无目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