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课,对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和兴趣至关重要。

2. 教材内容:本课分为《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三部分,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

3. 内容整合:本课从旧石器时代元谋人一直讲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教学难度较大,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我将本课教学内容整合成《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两部分,预计两节课时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一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知识经验,另一方面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进入一个新层次,对事物的认识期望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并且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部分内容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减少重复内容的教学时间,以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史料探究为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达到训练历史思维的目的。

三、教法设计

材料引导法、提问法、讨论法、讲述法等。

四、教学目标

1.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时空观念: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了解夏商周建立的历史脉络,了解遗址分布的地理位置。

3. 史料实证: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法和提纲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

5. 家国情怀:通过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早期国家的特征。

2. 难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人类是怎么产生的?人类社会又是怎么样发展的?

人类是由猿转变而来。在由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直立行走塑造了今天人类的体态,同时也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而解放出来的双手可以制造出工具。人类依靠工具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在此基础上,人类创造出各种文化、文明以及国家。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那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二)新课讲授

中华文明的起源

知识点一:旧石器时代

自主学习:阅读第一自然段,总结旧石器时代的含义、代表遗址及特征。

1. 时期: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

2. 含义: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3. 代表遗址:云南元谋人、北京周口店人、陕西蓝田人

4. 特征:(1)打制石器;(2)从事渔猎和采集;(3)群居生活;(4)学会用火。

5. 氏族组织形式:原始人群

问题: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6. 分布特点:(1)本土化: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2)数量多:分布广泛既分散又集中 ;(3)大河文明: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

知识点二:新石器时代

1. 时期: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2000多年

2. 含义: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3. 代表遗存:

4. 特征:(1)磨制方式制作石器;(2)从事原始农业;(3)定居生活;(4)饲养家畜;(5)出现手工业,制作陶器、养蚕缫丝、玉器等。

5. 社会组织形式:氏族公社

问题:观察《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指出新石器时代文明分布的特点?

6. 分布特点(1)分布广泛;(2)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4)生产生活。

知识点三:原始社会的演进

自主学习:阅读最后一节内容,总结原始社会社会的演进过程及各阶段特点。

知识点四: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问题:以“唯物史观”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的关系,思考国家产生的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氏族内部出现了剩余产品,而这些剩余产品最终被部分人占有,成为他们地私产。因此在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矛盾。富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私产,就凭借自己的政治实力统治穷人。因此,原来的贫富分化演变为阶级分化,出现了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的现象。此时这些氏族演变成为一个个地区小国家。

知识点五:传说时代——传说的史料价值

1. 三皇五帝传说

2. 华夏族的建立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氏族的活动范围扩大,因此出现氏族之间的交流。因为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氏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最终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1)社会组织形式:炎黄部落联盟

问题:材料中“而民说之,使王天下”与什么制度有关系?

(2)权力继承制度:禅让制

知识点六: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问题:P8学习拓展,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思考中国文明起源特点。

本土化。我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古代文明源远流长。

1. 多源化。不仅黄河、长江流域,而且海河、珠江等大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2. 多元一体。各区域的文明发展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多元局面。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彼此间交融互补,使中华文明产生汇聚并向一体化发展。

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点一:夏朝

1.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2. 建立者:夏禹

3. 性质: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4. 制度:

(1)中央管理制度:夏王: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机构与职官。

(2)地方官理制度:聚族而居:血缘色彩浓厚;直接统治:对夏部族生活的地方实行直接统治;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通过控制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3)权力继承制度:王位世袭制

① 国家性质:天下为公—家天下

② 权力传承:传贤—传子

③ 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承

思考: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是独裁战胜了民主还是历史的进步?

④ 意义:王位世袭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结果,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5. 灭亡:前1600年,商汤讨桀

6. 遗址: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

知识点二:商朝

1. 时间:约前1600年——前1046年

2. 建立者:商部落首领——汤

3. 性质:中国奴隶制国家的发展时期

4. 制度:

(1)权力继承制度:王位世袭制

(2)中央管理制度:商王: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3)地方行政制度:内外服制

问题:结合课本及所学,思考商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4)商朝政治制度特点:

①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② 神秘色彩浓厚;

③ 神权与王权结合。

5.灭亡:前1046年,武王伐纣

6.考古发现:安阳殷墟·商后期王都遗址

知识点三:西周

1. 时间:约前1046年-前771年

2. 建立者:周武王

3. 事件:牧野之战

4. 制度:

(1)地方管理制度:分封制

① 含义:即封邦建国。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王畿以外的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问题:分封对象及其代表有哪些?分封对象上的特点?

② 对象:王室贵族(燕、鲁)、功臣(齐)、先代贵族子嗣(宋)。

③ 内容:土地、人口。

④ 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问题:分封制特点?

⑤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⑥ 诸侯权利:世袭统治权、再分封权。

⑦ 诸侯义务:经济上:定期朝贡和力役;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⑧ 评价: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促进各地文化的整合与交流;后来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局面。

(2)权力继承制度:宗法制

① 含义:依据父系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② 原则:《春秋•公羊传》: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③ 目的:巩固统治,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④ 宗法制的特点:

A. 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 周天子之下的大宗、小宗是相对的。;

C. 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家国同构,等级森严。

⑤ 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亲贵合一、裙带作风);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礼乐制度:维护统治的工具

(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① 分封制和宗法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② 宗法制在政治关系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上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知识点四:商周的经济发展

1.特点: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

2.农业:主要生产部门

(1) 生产工具: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2) 土地制度:井田制

含义:《孟子》: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性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3.手工业:青铜铸造(等级制度与权力象征)

知识点五:商周的文化发展

1.文化成就:成熟文字(甲骨文)、青铜文化、礼乐文化

2.文化遗存:殷墟遗址(殷商)、丰镐遗址(西周)

3.文化思想:呈现较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出现早期敬天保民的早期民本思想。

知识点六: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思考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1.政治:家国同构、神权色彩、血缘政治、尚未集权

2.经济:木石生产、青铜时代、土地国有、集体劳作

3.文化:象形文字、礼乐文化、祖先崇拜、敬天保民

(三)课后小结

结合板书对本课进行小结,向学生强调本课重难点。

七、教学反思

1.精彩:充分利用课本材料及浅显易懂史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历史思维。整合教材内容,教学结构更加合理。

2.遗憾:时间问题,本课内容量十分庞大,难以在设计时间内完成。在讲授新课时没有做到讲练结合,无法及时考察学生掌握情况。

3.疑惑:内容取舍问题。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是否需要补充详细的宗法制、分封制内容?是否补充商周时期经济状况?

上一篇: 未来社会组织发展的5大特点
下一篇: 长沙公安全域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打造更高水平平安长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