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2011年分析题)(1)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6分)
(2)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4分)
(2019年单选题)马克思说:“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 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这表明( )
A.实现自我价值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原因 B.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C.人生社会价值可以代替自我价值 D.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他人的认可
答案:B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2)人生价值的标准【历年考查:17年单选题】
(2017年单选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确定和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基本遵循,人生价值评价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的客观规律,其评价的根本尺度是( )
A.历史标准B.经济标准C.政治标准D.文化标准
答案:A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二、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催生前进动力、提供精神支柱、提高精神境界。【历年考查:18年、20年分析题】
(18年分析题)(1)为什么说年轻时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为人的一生提供“无穷的力量”?(6分)
(20年分析题)(1)结合张富清高尚的人生追求,说明理想信念的力量。(6分)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命题角度:结合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考选择题】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辩证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14年分析题)(2)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4分)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3.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三、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④爱自己的国家。
(2023年分析题)(1)为什么新时代“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6分)
(2)钱七虎为国铸盾的科学实践,对当代青年进行创新创造有何启示?(4分)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其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1.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先进性
2.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人民性
3.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真实性
五、道德
1.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命题角度:结合名言警句或具体事例考劳动的起源,考单选或多选题】
道德的本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正确理解道德的本质,应该把握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以及道德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功能是指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还有导向、激励功能。
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③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④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⑤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在道德的作用上,反对两种极端的观点“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
2.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第三,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3.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六、法律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最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从本质上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更能尊重和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法律的社会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离不开法律的引领、规范和保障。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命题趋势:考多选题】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结论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
(2015年分析题)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4分)
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幸福,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历年考查:19年多选题】
(2019年多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这是因为法制和德治( )
A.发挥作用方式不同B.调整范围不同C.所处地位不同D.实现途径不同
答案:ABCD
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特别提示:抓住最后提分的机会!
终极点题和答题方法课程仍然可以报名,识别二维码
12月如何快速提分:
1.集中复习重点难点常考点
2.掌握命题角度总结答题方法:选择题分析题
识别二维码报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