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在保障人民生活、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领域改革勇涉“深水区”,保障人群持续增加,保障水平逐年提升。党的十九大对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公平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为新时代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价值遵循、指明了方向路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提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新时代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遵循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社会保险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环节,重在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需要;社会救助作为民生兜底的重要制度设计,重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需要;社会福利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制度安排,重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要。新时代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有温度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民生急需、助力民生改善。
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兜底线”就是要发挥社会保障的托底功能,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兜牢社会稳定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织密网”重在强调社会保障的普惠性,即要实现社会保障权利的普遍拥有和社会保障资源的均等配置,使得人人平等共享基本社会保障;“建机制”指政府要发挥制度设计和制度供给的独特优势,提升社会保障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并要充分发掘、合理配置社会保障资源,有效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不同主体在社会保障供给上的潜力与优势。“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是新时代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而“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则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具体实施准则。其中,“覆盖全民、城乡统筹”重在解决既有社会保障制度基于城乡与主体身份所具有的差别性,要求打破城乡与主体身份差别而赋予全体人民以获取社会保障的平等权利;“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既立足于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差异性需求,又着眼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预期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长远发展,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导向。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坚定的政治魄力、强烈的使命担当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历程,可以发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发展皆有赖于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新时代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路径仍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既要立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又要着眼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破社会保障领域利益固化格局,在短期内通过政策调整明确改革方向、稳定社会预期、降低社会风险,为塑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赢得时间;长期来看,要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将基层探索的试点经验尽快通过相应程序形成法律规范并切实实施,使亿万人民群众共享公平优质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服务。
立足新时代,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路径,努力建成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彰显东方大国智慧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