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从目前人类掌握的技术谈谈未来的社会

从目前人类掌握的技术谈谈未来的社会

从目前人类掌握的技术谈谈未来的社会大数据统计分析下的新型供需关系市场经济下,有需求才会有供给,根据市场价格的高低、人们的价格接受度以及生产要素的成本,最后依靠工厂主们判断决定生产的数量或者是否生产。

大数据统计分析下的新型供需关系

市场经济下,有需求才会有供给,根据市场价格的高低、人们的价格接受度以及生产要素的成本,最后依靠工厂主们判断决定生产的数量或者是否生产。传统的供给平衡方式和“武大郎卖炊饼”一样原始,今天卖的少了明天就少做点,今天卖多了明天就多做点,不同的是工厂的生产更加复杂但原理类似。

因为某种商品的供给价格与它的实际生产成本之间,并不存在紧密联系。所以,如果一定时期内的生产量使他的需求价格比它的供给价格高,卖主就会将这一数量的全部商品运到市场上出售,因为这是有利可图的。而正在犹豫要不要继续生产该商品的人,会下定决心继续生产。所以,生产量就会趋于增加。

但是如果这一生产量使需求价格比它供给价格低,那么卖主就不会把这一数量的商品全部拿到市场上卖,因为这是要亏本的。而正在犹豫要不要停止生产该商品的人,会下定决心停止生产。所以,生产量就会趋向于减少。

这种均衡是比较稳定的,即使价格稍微背离它一点,这种均衡也会像一个沿着它的最低点来回摆动的摆钟那样,逐渐恢复过来。

----《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虽然阿尔弗雷德最后讲到,这种平衡是比较稳定的。但事实情况并非全部如此,从美国多次经历的经济危机不难可以看出,供需关系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并且一旦打破供需关系,针对于本国乃至人类经济将是灾难性的,人类经历的每次经济危机无不是人类自己巨大损失。详细的有关经济危机内容请自行搜索“1929美国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美国自1783年取得了对英国殖民者的独立战争胜利后,先后分别于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2007-12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

---- 百度百科 美国经济危机

所以,一种新型的应对供需关系解决方案急需要被提出,其中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按需分配”方案被提上日程。

在列宁所著的《国家与革命》中论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一节,引用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论述:“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之后,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的时候;当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时候;当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随着增长起来,而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本主义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 百度百科 按需分配

但是在马列主义论述中并没有明确指出生产力增长到什么程度,才会实现其论述中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大数据下的按需分配与生产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现代社会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尤其是市政部门已经可以根据市民出行需求规划市政道路、公交、地铁;交通部门根据道路交通数据,针对拥堵点,合理分配交警执勤点,达到快速疏通道路目的;美国的警局根据区域性犯罪数据统计分析,确定高犯罪区域,并增加对应地区的巡逻次数。大数据的应用不但没有增加成本,因为满足了大数据分析后的需求,反而变得更加合理的规划或资源分配,而大大节省了市政开支。

不仅仅是事业单位,未来的企业也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大数据的采集,合理规划商品的种类及数量的生产。比如淘宝可根据往年的茶叶高、中、低端销售数据,平台可合理化建议对应的商铺采购数量,商铺建议茶农生产的量,茶农可根据采购的量合理购买化肥的量,当然现实数据更加的复杂,但不代表无法实现。

满足新型供给的未来生产工作方式

满足需求的要素无非是三点:资源、劳动力、组织,三次工业革命均是为了完善这三点要素而进行的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机械时代”,家庭式手工作坊劳。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规模化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从低效率手工作坊进入了更加高效的工厂。

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大幅度提高人类的信息互联互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精细化、效率化。

三次的工业革命,每次都是人类更加效率的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人类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了自然资源的“奴隶”,比如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土地,人民因土地而生,却被土地束缚,尤其中国的明朝时期严禁农民随意迁徙。现代工厂同样束缚了人们,与古代的土地同样的情况。

人类的需求总量是一定的,大规模或者高效的生产,只是为了快速解决人类的需求,但不是最有优的生产方式,因为一旦人类的需求被满足,而商品损耗却赶不上生产的速度,势必会造成产能过剩,小企业可根据市场利润情况及时转型,而大企业却无法有效摆脱此问题。因而大企业不得不面临裁员,减产的决定。

人工智能取代重复劳动劳动力者

“我们在研发和技术领域的投资绝对不会处于弱势,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在人工智能应用和工业互联网领域投资100亿元新台币(相当于3.4亿美元)。” ---- 郭台铭 新闻发布会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不断突破,人工智能渐渐取代重复劳动的劳动力,也就是机器人取代自然人的劳作方式,工厂可不再受人力限制。

5G将使工程师不受地域限制

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10Gb,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举例来说,一部1G的电影可在8秒之内下载完成。

在对资源、劳动力、组织能力上暂时还没有人工智能能够代替,针对于复杂的决策及人工智能自身的维护更新上,也暂时无法取代,所以相对于下载电影,5G技术将工程师远程操作工厂大型机械,并远程遥控机械手臂对机械故障机器进行维护成为可能。

多种技术作用下的无人工厂

无人工厂,生产命令和原料从工厂一端输进,经过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加工和检验包装,最后从无工厂另一端输出产品。所有工作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机床、无人运输小车和自动化仓库来实现,人不直接参加工作。白天,工厂内只有少数工作人员做一些核查,修改一些指令;

所以,未来的工厂必定是无人工厂,生产资料从开始到成品进入家门,无需体力劳动的参与,一张椅子的生产,机器从砍伐人工种植的深林,运输至加工厂粉碎,压板,切割拼接,再运输的需求者的家中,高度自动化。

雄安新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环境

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编制的河北雄安新区发展和建设规划纲要

可以预见的未来是,人们居住在优美的环境中,人们早起锻炼完毕,吃过家庭料理工厂送来的早餐,然后进入家中的工作室,带上VR眼睛远程操作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任务,到点后,交与其他工程师,自己吃吃中午茶。

人类再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因环境、地理、天气等等因素不得不妥协于自然,不应将人类的智慧浪费在重复的劳动中,也不应浪费在一日三餐最基本的吃饭压力之下。

人类掌握了高科技的工具之后,应该造福于人类自身,放飞自我的探索天地间的真理,追求更加宽广的宇宙。

上一篇: 下列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下一篇: 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反方_辩论赛看脸的社会反方的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