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编者按:能否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能否科学定位这一时期的工作中心和根本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是其重大理论创新之一。只有深化对这一理论创新的认识,才能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我们党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实现新的飞跃
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至此,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范畴正式确立起来。八大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根据当时国情作出的正确客观的判断,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让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是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基础上艰难起步的,虽然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政治地位上“站了起来”,但由于贫穷落后“一穷二白”,在经济地位上还未真正“站起来”。一方面是一个人口众多且贫穷的农业大国,同时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封锁的严峻现实,能够实现人民真正站起来的唯一路径是快速实现工业化,构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问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恢复和继承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通过拨乱反正,把“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路线扭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根本任务作出科学而又准确的表述,即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邓小平同志通过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重新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的定位过多地强调生产关系,而实际上真正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还是生产力的发达,“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虽然经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经济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仍然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所以,要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依赖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真正“脱贫”,从“站起来”跨越到“富起来”,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同志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创造性地阐释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这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是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前提条件。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目前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很显然,通过发展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成果,习近平同志实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新的飞跃。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党坚持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同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比如: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根据当前中国国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重大科学判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代谋划和推进新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正是基于对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意义的准确认识,基于对新的伟大实践的正确反映,基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深刻把握。很显然,十九大报告作出这个重大判断是有充分根据的。随着改革开放近40年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矛盾”既是对“旧矛盾”的发展,也是对“旧矛盾”的创新,因为新时代的生产、需求、动能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区域、城乡的差异凸显。一是从社会生产上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很显然主要矛盾不再是“落后的生产”而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制造业中,又表现为先进制造业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二是从社会需求上看,在需求结构上,表现为消费相对于投资的不平衡不充分,消费不足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三是从增长动能上看,相对于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投入,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创新的关键作用发挥得不平衡不充分。四是从区域、城乡结构上看,相对于城市,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相对于东部,我国中部特别是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些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既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变化,也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些不变因素,那就是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而这两大不变的因素就要求我国必须继续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发展中解决问题,通过发展解决问题。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与认识,彰显了“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不变”体现时代的延续性,“变”则体现新时代的前进性。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很显然,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阶段性特征。这是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特征。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的,表现为落后的供给能力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一供求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关键症结是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表现为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剩、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既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清晰地聚焦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一关键性问题,那么总体上把握现代化战略方针的主线,就必须顺理成章地紧扣以优化结构来化解矛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当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相应的体制和政策保证,必须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特别是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一方面,尊重市场规律,鼓励创新,重点发挥企业家精神,让供给主体充满活力,从根本上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
新发展理念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理念等基本问题。第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第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难和矛盾。第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根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一时代特征,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四个全面”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习近平同志运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观察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它继承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理论精髓,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与创造精神,对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作出重大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对人民群众新期待作出的目标选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这说明我们的小康社会还不全面,需要我们在认清社会主要矛盾的前提下,在更广的领域、以更高的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从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增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既要政治过硬,拒腐防变,也要本领高强,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党领导一切的工作主动权。
总之,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和理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在这一理论创新成果的指导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一定会实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