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政治经济学2.ppt 73页

政治经济学2.ppt 73页

政治经济学2.ppt 73页政治经济学2.ppt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商品社会价值的差额 超额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生产产品 W 总价值 W社会价值 W个别价值 超额m 一般 企业 20斤 棉纱 个别企业 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40斤 棉纱 60元 (48c,6v,6m) 3元 3元 0 108元 (96c,6v,6m) 3元 2.7元 12元 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相对比较长期 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是个别企业资本家获得的,它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 相对m和超额m的关系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全体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途径实现的 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相对m和超额m的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1)本质是一致的。都是提高了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2)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3)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力不发达、初级阶段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力相对较高、高级阶段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剩余价值规律 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剩余价值规律内容:通过扩大和增加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的手段 ,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 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1.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 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的工资 3.工资的形式及其变动 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不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1、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2、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3、把劳动看成商品,不是违法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转 化形式,在公有制经济内部是社会主义市场性按劳分配和结果和实现形式,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关系。 主要形式:计时工资: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形式。计件工资:是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支付工资 其他形式:名义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 变动趋势: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呈曲折上升趋势。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劳动过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的过程。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无论任何社会,都要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生产有用的产品,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性。 劳动过程一般性:用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的价值(旧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当中,用抽象劳动把新价值凝结到新的商品当中。 但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不同社会的劳动过程又具有特殊性。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决定了劳动者作为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从属地位。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劳动,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 2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决定了劳动者在劳动中创造的经济剩余按有利于资本家的原则进行分配,即归于资本家,而不是归于劳动者。 (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所在。 商品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创 造 使用价值 转 移 旧 价 值 形 成 价 值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具体劳动 创 造 转 移 使用价值 旧 价 值 再生产 抽象劳动 创 造 A 价值 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某工厂生产10斤棉纱,生产资料价值24元,劳动力价值1元/小时,工人劳动6小时 Pm价值24元 A价值 6元 工人劳动6小时 —具体劳动转移Pm价值24元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6元 投入 30元 收回 30元 = m=0 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某工厂生产20斤棉纱,生产资料价值48元,劳动力价值 1元/小时,工人劳动12小时 Pm价值48元 A价值 6元 工人劳动12小时 —具体劳动转移Pm价值48元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2元 投入 54元 收回 60元 < m=60-54=6元 价值增殖 过程剩余价值就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0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 工作日(小时)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应当指出,劳动者劳动过程中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区分并非只对资本主义是有意义的,而是适用于一切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

不同的是,由于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剩余劳动时间及其劳动成果占有和支配状况有很大不同,从而劳动者对剩余劳动成果的索取权利有很大的不同。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2资本家购买了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劳动力开始生产,最初是必要劳动时间生产。 3由于劳动力使用权,劳动成果属于资本家,资本家总是逼使工人进行长时间的劳动,即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 4经过工人劳动,生产一个新商品,创造出一个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新价值。 5资本家卖出商品获得比预付价值更大的价值(货币)。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率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表现为物:厂房、机器、原材料、辅助材料 资本的本质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表现为物:厂房、机器、原材料、辅助材料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生产关系 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资本的本质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以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只发生 价值转移 能使价值增殖 m的唯一源泉 资本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揭示了m产生的源泉:v 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m’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马克思功绩,C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增加价值,不是m的源泉,只是m生产的物质条件,不可缺少。

V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会带来m,是m的源泉。 把K划分C、V。使人们看到,资本是带来m的价值,但直接给资本家带来m的不是全部资本,而是V。 思考题:“机器是摇钱树,矿山是聚宝盆”,这个论题是否正确? 错,机器、矿山属不变资本,只是生产m的物质条件,不是m的源泉。直接给资本家带来m的是可变资本V,而不是不变资本C。即使在现代化、自动化条件下,资本家获取大量m,也同样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m' =m ÷ v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又叫剥削率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某皮鞋厂资本家,某月开工30天,共雇佣工人50名。每个工人平均劳动10小时,每5小时生产皮鞋1双,价值22元,其中,每双皮鞋消耗原材料10元,工具及设备折旧6元,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工资2.40元。求 (1)每天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资本家该月实际消耗的预付资本 (3)一个工人一天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剩余价值 (4)一个工人一天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5)剩余价值率 (6)该月全厂总产值 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工作日(小时) 0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m' = 6小时 6小时 100% = 0 6 6 3 15 12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m' 9小时 = 6小时 150% =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工人争取缩减工作日的斗争历程 减少劳动时间! 把工作日的减少写进法律! 工人们利用了工业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之间的矛盾 资产阶级议会在1847年6月8日通过了10小时工作日法案 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日运动 限制劳动日延长的因素 生理因素 0 24 家庭生活、社会活动时间 吃饭、睡觉、休息时间 社会道德因素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整个劳动日长度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工 作 日(小时) 0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0 4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m' 8小时 = 4小时 200% = m' = 6小时 6小时 100% =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形成相对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降低劳动力价值 降低生活资料价值 提高社会 劳动生产率 前 提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第 二 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劳动力成为商品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一)资本 资本是什么?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商品流通公式: 商品 货币 商品 W G W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流通公式: 货币 商品 货币 G W G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流通的形式不同 W G W G W G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W G W 卖 买 G W G 买 卖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流通的形式不同 流通的目的不同 W G W G W G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W G W 为买而卖,取得使用价值 G W G 为卖而买,取得价值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流通的形式不同 流通的目的不同 流通的限度不同 W G W G W G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W G W 获得使用价值后 流通即结束 G W G 为追求价值增殖 运动无止境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流通的目的不同 流通的限度不同 流通的内容不同 流通的形式不同 W G W G W G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W G W 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 G W G 同质异量的 价值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G W G G' = G + G G' m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G — W — G’ 这一公式概括了一切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通常被称为资本总公式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G 的 来 源 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既贱买又贵卖 贱 买 贵 卖 不产生 剩余价值 商品流通流域 等价 交 换 不等价 交 换 等 价 交 换 不等价 交 换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 不可能离开流通产生 G 的 来 源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G W G G W, G G W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G W G G W, G G Pm W W A A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2.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A成为W 条件 劳动者有完全人身自由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劳动力商品 价 值 使用价值 价 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生产和再生产A 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 A的价值 = 生产和再生产A 所花费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恢复、保持和延续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A商品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劳动力的价值? 有三个部分! 二是维持工人家庭生存所需要的费用 一是维持工人的生存所需要的费用 三是培养工人劳动能力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A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A 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 一般商品 苹果 使用价值,价值也; 布 使用价值 ,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消失 消失 消失 转移到衣服上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使用价值 不仅能创造出A本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他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 价 值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上一篇: 赵旭东: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发生了三大变化
下一篇: 考研政治经济学常见疑难知识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