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分析法解读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转化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纵观我国不同阶段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把握表明,正确抓住所处阶段的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会精确地解决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十九大 主要矛盾 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其中蕴含着的抓住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看问题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观点看,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精准、科学的判断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新时代我国的新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 我国不同阶段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
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正确认识和判断我国在不同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历史的实践证明,正确地判断所处阶段的主要矛盾,正确抓住所处阶段的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会精确地解决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
纵观建国后的历史,我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均都曾对国家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矛盾作出过科学分析并准确地抓住了当时的主要矛盾。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在累积着变化。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我党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后作出的分析判断。抓住了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解决中国新时代发展问题的关键。
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不同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在各阶段面临的问题都具有复杂性,但核心问题始终绕不开发展问题,这是矛盾的普遍性问题。但对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则要根据具体的历史的国情作出具体分析和决策。我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之所以能够准确地抓住当时的主要矛盾就在于对当时社会的国情作出较为科学精准地分析。
例如,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我党在那个阶段作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这样的正确判断,是我党在经历了大跃进、文革十年内乱等一系列错误后,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大前提下作出的。如今十九大报告再次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重大论断,也是因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社会矛盾已经发生微妙的转换,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有对社会矛盾更精准的分析判断,为完整勾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提供理论依据。
三 一分为二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矛盾的核心内涵是对立统一,运用矛盾分析法看问题的关键在于看到矛盾的两方面,做到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矛盾双方来看其实是一个由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组成的对立统一体,这对矛盾体不同阶段来看又各自呈现不同特点。因此,对比改革开放初期我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新时代我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正是基于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社会需求看,改革开放初期强调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新时代则强调的是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既强调生活的内涵不能局限于物质和文化,又强调生活的质量要进一步升华,美好的生活应该给人带来更多的自由和更好的发展。新时代对人民需求判断的转变是由于: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总体上已经实现了小康水平,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老百姓的物质文化需求已经得到较好的满足;另一方面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深入,健康、教育、社保等民生需求日益凸显,所以说笼统地讲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已经不能精准的表达老百姓当前以及未来的需求“纵深”,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之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求。
从社会生产看,改革开放初期强调落后的生产力,新时代则强调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强调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分布不均衡,而不充分则强调了生产力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对社会生产判断的转变是由于: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2016年中国GDP达到80万亿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能力也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已经不符合实际了。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诸如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整体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与我们自身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相比也仍然任重道远。同时,发展中出现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改进。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解决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问题,要在不断推动社会生产质量和数量的提高,同时能够不断解决人民不同层次、不同方面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在牢牢把握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提升生产力中的科技含量,继续落实供给侧改革,使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只有生产力更进一步发展了,发展质量提高了,才会推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从而有效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促成生产和需求的有效对接,时时把握住老百姓的需求脉搏,促进老百姓多层次、多方面需要的满足。这既能够让人民有更多更充分的获得感,牢牢把握人民的幸福线,又能够激发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更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新时代的生产建设当中去。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可以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是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依据,又是确定新战略、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的出发点。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认清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地认识理解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读懂新时代,直面矛盾,在我党的正确指引下,锐意进取、发奋图强,去不断解决矛盾。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