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浅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

浅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

浅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30·◆专题研究与前沿科技◆浅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刘驾云(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六安 37000)摘要: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论断

·30·◆专题研究与前沿科技◆浅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刘驾云(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六安237000)摘 要: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论断,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和科学应对。社会总是在矛盾中发展,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基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时代新形势,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人民的需求随着国家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发展起来以后,突出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内容不平衡、群体不平衡客观存在,发展的相对低水平、不稳定、不持续状态也客观存在。这些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点新内涵新变化,为新时代我们党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关键字: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1 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把“需要”和“生产”的矛盾改为“需要”和“发展”的矛盾,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更升华了,在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切实和及时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国情出现的新变化。

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更多需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意识日益增长,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领域扩大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二是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美好生活不仅包括吃饱穿暖,更是吃好穿好行好住好,在告别物质缺乏、短缺经济时代后,新时期人民追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生活和服务,比如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人们的这些需要是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关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社会供给、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水平早已今非昔比。但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比较,一些领域的生产力水平仍相对落后甚至差距较大。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社会供给方面还有许多差距。由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新时代凸现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所谓发展不平衡,从区域发展看,有的地方快一些,有的地方慢一些,生产力布局还不平衡,比如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从发展领域看,既有达到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既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还有不少明显“短板”。从发展成果的共享看,不同区域群体也有不平衡,比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贫富差别较明显,社会上存在不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贫困人口还有四千多万。所谓发展不充分,主要指创新能力不够强。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人才、科技和创新决定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水平。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加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客观上还存在发展不够稳定和不持续的情况。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必须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复杂、分工更合理,产品更精细、供给更有效的方面发展;这就要求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尤以创新为核心,不断推进和建设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矛盾是前进的动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势必带来很多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关系全局的变化,说明不只是带来经济发展方面的新要求,而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上提出新要求;历史性变化,主要指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永远存在,当我国发展到当前阶段,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意味着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必须要有一种清醒认识:物质文化需要相对具体,主要还是一些硬性需求,具有客观评价标准;而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要以物质文化需要为基础和前提,还包括主观价值判断和选择,常常从自己是否感到“满意”“幸福”来理解美好生活,而社会不同层次群体的理解又千差万别。因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党的勇敢承诺,也是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高层级的努力方向。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会更复杂,遇到的问题会更多,遭受的挑战会更大,需要的努力更为艰辛。但值得庆幸的是,任何问题的提出,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当你仔细地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只有在解决问题的条件具备的时候它才会被提出来。

2 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2.1.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在一个时期内工作的中心任务和主要方针。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毛泽东同志曾说:“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确定中心任务、制定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在一个时期内工作的中心任务和主要方针。能否准确抓住主要矛盾,事关事业的成败。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断为当时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供了纲领和导向,同时也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南。2.2.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逐步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精神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变化。

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是基于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问题和进入小康以后,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通过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2.3.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据。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也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万方数据

上一篇: 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无限极老板如何开拓新未来?
下一篇: 孩子成长的金字塔模型!(二)最坚实的地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