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内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内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内涵Theoreticalexploration理论探索NEWBUSINESSWEEKLY│67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内涵文/王萌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理论探索 NEW BUSINESS WEEKLY │ 267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内涵 文/王萌,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宣传部 文章摘要: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没有改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论断,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今后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结论是在顺应我国总体情况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对我国社会的最新论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党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重要历史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丰富和拓展,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党和国家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方向,意义重大。 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内涵与变迁依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结论是我们党和国家基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基本规律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对我国当前阶段所做的正确判断。

这一结论的产生,有着理论与现实的双重依据。 从理论依据来看,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运用与发展。《序言》发表于1859年,马克思在其中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他指出,在人类从事各项活动时,必然会产生很多独立于个体和意志的关系,这种关系马克思把它命名为“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建立在物质生产基础之上,一个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物质生产和生产关系之间冲突和适应的变迁过程。社会的基本矛盾时人类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推动力,在不同的社会类型和历史阶段,呈现为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不同时期和背景下的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不变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的主要矛盾会不断改变,特别是在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会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厘清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矛盾变与不变的具体内容。 从现实依据来看,这是对我国当前现实状况的深刻总结。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去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状况已经成为历史,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了一次历史性飞跃。当前,我国物质短缺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根本改变,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的需求也不断释放,同时对内容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时要满足人民的这一愿望,最重要的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问题。

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变”与“不变” 每个社会类型都有其特有的内在动力,必须经验性的对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类型做创造性的、动态性的研究。历史经验表明,很相似的事物如果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空和发生环境下,那最终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不变的基本规律下,认识具体的社会现实,处理好历史中“变”与“不变”的内容。 人类需要是不断增长的,这一结论无论何时都不会改变。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需要也会逐渐增多,一定时代的社会需要是由该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而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也会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满足,这一过程是动态的、无止境的。我国社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的具体需要是动态变化的,这一点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日益增长”这一表述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 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并不是历史决定论。资本主义孕育了社会主义,但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会自动取代资本主义,必须要经历艰苦的斗争才能去的最终的胜利。如果想要一个事物出现和发展,那么相应的发生条件就必须具备,如果不能满足事情发生的前提条件,那也就遑论事物本身了。但我们不能这么理解,即认为存在事物发生的必备条件,则该事件就一定会发生。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在物质文化生产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新时代正是在前期积累基础上的一次阶段性飞跃,“美好生活需要”表明,我国目前正处在又一次社会变革期,社会转变的前提和条件已经具备,但必须要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采取积极的行动,认清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必须要和社会的现实性统一起来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 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人生来就在社会当中,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但社会是人构成的,是人类为了更好的组织各项生产活动而构建起来的一种必须的组织形式。因此,从社会的历史发生顺序来看,其目的应当是为了让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即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释放出人类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马克思的这一论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不同社会类型与发展阶段做评价的科学和伦理标准,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的社会类型是否能够为人的个性化发展与潜能挖掘提供助力,如果发挥了促进作用,那么这种社会形态就是合理和正当的,反之则应该被抛弃。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来看,“人民中心地位”贯穿始终。社会主要矛盾会发生变化,但“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核心思想没有动摇。这是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都一以贯之的核心精神,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我国社会也在不断发展,但“为人民服务”的中心始终没有改变。

马克思指出,按照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只有当物质生产得到极大丰富和满足之后,人类能力作为人存在的目的本身,才算开始真正的发展,在此之前,人类还停留在主要活动为物质生产的“必然王国”,但人类的最终目标是走向自身全面发展的美好新时代。当然,人类不可能摆脱物质生产,因此社会的演进应当是不断革除压制个人自由发展的种种社会因素,允许个人自由联合为社万方数据

上一篇: 黑社会的意思
下一篇: 2023年整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60页).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