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尤其是各类开发区建设,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据统计,我国共有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2543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3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77家。2022年,230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贡献地区生产总值(GDP)15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121万亿元的12.39%;贡献财政收入2.5万亿元,约占全国财政总收入20.3万亿元的12.27%;贡献税收收入2.3万亿元,约占全国税收总收入16.66万亿元的13.8%;贡献进出口总额10万亿元(其中出口6万亿元,进口4万亿元),约占全国进出口总额42.07万亿元的23.8%;贡献实际使用外资423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714.28亿美元的24.67%。17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贡献地区生产总值(GDP)16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3.6%。如果将230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7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在一起,两者合计407家,约占全国开发区总数的16%,而两者所贡献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已经达到31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5.6%。有非官方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各类开发区加在一起,贡献了全国50%税收、60%GDP、70%技术创新,80%就业和90%市场主体。可以说,开发区已从“游击队”蜕变为“生力军”,甚至可以说是“主力军”之一。
但是,各类开发区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如,如果把中国开发区划分为三个版本,1.0版本是产业化,2.0版本是信息化,而3.0版本是智慧化。处在1.0版本的开发区主要忙于招商引资,把蛋糕做大;2.0版本的开发区则注重提高信息化水平,解决自动化生产,把产业链拉得更长;而3.0版本的开发区,已经专注于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社区、智慧车间,打造世界级企业巨头和国际一流开发区。
因此,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还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开发区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任重道远。因为只有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双向交互应用,才能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才能大幅提升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才能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实现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数字化转型发展也为创新和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各类新科技叠加,使数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才能为软件开发、云计算、数据分析、新材料、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原有产业和开拓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此外,只有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协同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不断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率。
一、我国智慧开发区建设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与整体解决方案
部分地区对打造智慧开发区未能足够重视,还存在认识误区,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规划。由于智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见效慢,普遍存在碎片化功能建设,大大延长了系统集成的时间,甚至出现重复投资造成巨大浪费现象。
(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普遍未能将园区公共服务App建设经费和园区IT投入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致使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平台运营成本与用户体验缺乏保障,面临着服务上架不齐全、更新迭代不及时、系统运营不稳定等问题。
(三)信息资源整合滞后,信息壁垒问题难以克服
各部门之间往往强调信息数据独立性且拒绝分享,致使园区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未能很好地实现互联互通。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不配合园区管理机构获取有关数据,致使园区管理机构无法正常获得产业数据、企业经营数据和行政数据等信息。园区各业务单元之间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致使园区资源有效利用受到极大限制。
(四)管理应用滞后
对于智慧开发区,在国家层面,目前还乏统一管理体系与标准;在地方政府层面,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典型标杆引领;在园区层面,对人员、车辆、环境、资产的管理还处于原始阶段,缺乏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未能实现信息化协同和联动。
(五)信息安全体系滞后
一是终端安全问题,涉及的问题包括如何有效管理接入、如何实现随时随地接入、如何管控终端接入、安全策略如何集中快速下发到终端等。二是如何防止园区内部工作人员故意泄密问题,包括防止泄露企业内部运营资料、市场分析调研数据、财务状况、商业机密等。三是园区网络安全问题,包括网络终端入侵、服务器数据联网盗取、信息数据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被盗取等。
二、我国智慧开发区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开发区协会作为全国性各类开发区的联合组织,是国家一级社会团体组织,既是国家有关部委的参谋助手智囊团,又是地方政府、各类开发区管理机构连接国家各部委的桥梁与纽带。在这方面,中国开发区协会责无旁贷。前不久,中国开发区协会智慧开发区建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刚刚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专委会的宗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不断加快全国智慧开发区建设。首先,建议和敦促各地把建设智慧城市(开发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描绘路线图、列出时间表,下达任务清单和工作标准。其次,专委会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组织专家智库和会员单位奔赴全国各地开发区,上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助推智慧开发区建设“大步向前、不走弯路”。再次,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和推介会员单位的优质服务产品,让智慧开发区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加大投入,加快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建设
结合各地实际,从提升园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信息化、智慧化出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加快园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类感知设施建设,包括视频监控、园区信息采集装置、楼宇内烟感等各类监测设备,打造园区更透彻的感知控制,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有效的资源共享、更安全的信息保障和更完善的业务应用环境,提升园区整体智能化水平。
(三)加快建设数字园区
构建园区全域智能化环境,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规划与建设。建立园区智能化运行模式,打造智能能源、交通、物流系统。构建园区智能治理体系,建设全程在线、高效便捷,精准监测、高效处置、主动发现、智能处置的智能政务、智能环保、数字城管、智慧教育、智能社区。建立企业与个人数据账户,探索建立全数字化的个人诚信体系。健全智能民生服务,搭建普惠精准、定制服务的智能教育医疗系统,打造以人为本、全时空服务的智慧社区。
(四)建造三维可观的园区管理平台
通过GIS-强图和三维仿真建模,无缝集成对接园区的视频监控、水电传感、环境检测、管网监测、设备远程监测、消防人防感应监测、物品射频扫描等设备终端,对园区内的设备自动化数据、环境数据、管网运行数据、人流数据、安全数据、视频通信数据等进行全方位、实时可视化管理,对园区的安全、环保、能源、物流、地理信息以及公共服务等做出准确、高效的智能响应,从而提高园区管理效率,实现园区运营管理高效化,降低园区运营成本。
(五)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智慧园区建设涉及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收集、传输和存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数据的泄露、篡改、丢失等问题可能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和财产损失。智慧园区建设需要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包括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才能保护用户和企业的信息安全。因此,建设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建立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溯源、处置网络系统,打造全时、全域、全程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决策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相关制度建设,开展信息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园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构建透明的全量数据源目录、大数据信用体系和数据资源开发共享管理体系等均极为重要。
…………
作者信息:李国良,中国开发区协会领导班子成员、特聘专家,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首席专家,北京燕商学院教授、研究员,广东文理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常务副主任,辽宁省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名誉主任,北京燕南智库特聘专家,广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硏究院(广州知识城海丝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详细内容请关注《中国开发区》杂志2023年第11期(总第128期)。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