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宝
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变化。对新中国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辩证认识并对其适时作出科学判断,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大致有六次:从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因为需要稳固革命成果和新生政权,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土地改革完成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因为需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1956年党的八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1962年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因为历史原因导致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如下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上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六次演变中,1956年、1981年、2017年的三次演变是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概念。当时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国内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历史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为此,毛泽东在当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上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当时,在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答案的情况下,作出这一科学论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恢复和发展了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客观地讲,这一恢复和发展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当时,邓小平依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认为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为此,1978年年底,党中央正式作出改革开放的抉择,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1979年,邓小平在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作了规范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表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成果,又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由于这一判断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科学论断,所以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都确认了这一提法。此后,直到党的十八大基本沿用了这一提法。
2017年,党的十九大再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其中有两个标志性衡量指标:2016年,我国人均GDP增加到8865.9美元,在世界排名中从倒数第二上升到了第69位;世界经济总量占比从1%上升到了11%,是日本、德国总和的1.5倍,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排名稳居第二。这两个标志性指标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继党的八大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在党的会议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作出的新表述、新认识。这一认识既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一脉相承,又是对其与时俱进的深化,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是说,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迈入新时代,我们仍然面临很多矛盾,但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仍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他的问题都是由此引发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涉及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要从历史方位上全面把握。
新的矛盾与过去既有重大变化又有连续性,反映出我国的阶段性变化和战略重点变化。解决新的矛盾不仅要有现实针对性,更要有历史适应性和时间张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住主要矛盾,始终把人民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总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几次重大演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力探索,具有历史衔接性。在这几次演变过程中,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不同时期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的辨证认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立场都是高度一致的,即都是立足于我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都是站在人民本位的立场上重视经济层面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这几次演变过程启示我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判断,就找不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更不可能完成根本任务。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目标,是一个接续奋斗的过程,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依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奋力前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