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矛盾论通俗解读(三):矛盾的特殊性-1

矛盾论通俗解读(三):矛盾的特殊性-1

矛盾论通俗解读(三):矛盾的特殊性-1如题

社会再生产通俗理解_生产社会化通俗理解_怎么理解生产的社会化

本次文章我们对《矛盾论》一文中的第三大点进行解读,亦即关于矛盾的特殊性,这一部分内容较多,分数次来讲。黑体字为原文,红色字为解读。

三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来说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这个问题,应从几种情形中去研究。

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自然界存在着许多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发声、发光、发热、电流、化分、化合等等都是。所有这些物质的运动形式,都是互相依存的,又是本质上互相区别的。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这种情形,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在社会现象和思想现象中也是同样地存在着。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

注:这段提到,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都没有。世界的本源可以分为物质和意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衍生于物质,所以世界上真正客观存在着的,只有物质,而绝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所以有了上面这样的提法。

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试想一个从没接触过手机和平板的人,对于他而言,如何区分两者呢?我想最自然而然的办法就是去操作这两者,和两者发生相互作用,并观察在作用过程中,这两者是如何工作的,如何运动的(运动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非只有位置改变才叫做运动),在这一过程中认识两者的差异性。或者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如果我们眼前站着一对双胞胎,从外貌上看他们是一模一样的,那么如何去区分他们呢?那就只能和他们交谈,去了解他们各种的行为模式,通过他们的各种独特性,亦即原文所说的“本身特殊的矛盾”来做区分。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例如,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机械学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学中的阴电和阳电,化学中的化分和化合,社会科学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的互相斗争,军事学中的攻击和防御,哲学中的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观和辩证法观等等,都是因为具有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才构成了不同的科学研究的对象。固然,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当着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这是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才有可能充分地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地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另一方面,不懂得在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以后,还必须继续研究那些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或者新冒出来的具体的事物。我们的教条主义者是懒汉,他们拒绝对于具体事物做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他们把一般真理看成是凭空出现的东西,把它变成为人们所不能够捉摸的纯粹抽象的公式,完全否认了并且颠倒了这个人类认识真理的正常秩序。他们也不懂得人类认识的两个过程的互相联结——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他们完全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注:认识运动的在知行方面的表现形式为,从实践-认识-实践;在秩序方面的表现形式为,从特殊-一般-特殊;从逻辑的角度而言,可以分为归纳-演绎的循环。

加粗的部分精炼概括了人的认识是怎么变得深刻的,很值得反复阅读。举个例子,就拿阅读毛选来说,一般的认识进程为:阅读各篇文章,领略每篇文章中所讲的一些东西,再把各篇文章所领略到的这些东西综合起来,得到更为一般和本质的关于毛选的认识,有了这些认识,再去看其他文章,就更容易也更能够理解,同时也不断拓宽和修正关于教员思想的认识。如果用传统的话来讲,就是先进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逆过程,再得到许多事物的共同本质(道)之后,再进行这个过程的正过程,把这种共同的本质推及到更广阔的范围内。

那么人的认识能力差距在哪呢?还是以读毛选为例,在上面所论述到的一连串过程中的每个节点都可能造成人的认识能力的差别,有的人可能连单独的每一篇文章讲的什么都搞不清,有的人可能无法把关于各篇文章的认识综合起来,有的人能够综合起来但是无法推及到认识新的文章中。

事实上,如果你有能力对毛选中的多篇文章进行归纳概括,那么通常你也有能力把概括出来的认识推及道新的文章中。很多时候,面对事物,我们并不具备这种能力,或者有时我们没有那个时间精力从头对一事物进行归纳概括,这时我们往往是通过去学习别人的认识,看别人是怎么概括的,来得到这种综合性、本质性的认识,比如上知乎,比如找相关的公众号,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但这时候就容易犯教条主义的毛病,因为我们所接触到的这些认识,是别人通过他们的实践得到的,我们自身很难有切身的体会,当这个“别人”越权威的时候,我们就越容易拿着这些学来的教条去套我们碰到的事物,一如党早期在苏联留学过的一些领导人,就一门心思想拿苏联的教条套中国的实际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就犯了原文中提到的问题,“他们拒绝对于具体事物做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他们把一般真理看成是凭空出现的东西,把它变成为人们所不能够捉摸的纯粹抽象的公式”,因为通过学习,可以直接得到“一般真理”,很多人就直接使用这个真理去套遇到的情况了,而没有深入研究这个“一般真理”是从哪里得出的,是哪些事物的共同本质,是哪种特殊的矛盾,而在潜意识里把它当做一种信条,一种凭空出现的东西;在另一方面,如果“一般真理”足够权威,那么很自然而然就不会想着去修正这种真理,对于那些“新冒出来的具体的事物”就不会做深入的研究,进而导致认识僵化和枯槁。

针对这一点,解决方法就是要的“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最主要的就是要扩宽认识的边界,主动接触研究新的事物,研究新的情况,读新的书,和新的人交流,接受新的观点,在交流碰撞中修正更新认识。

教条主义者的对立面就是经验主义者,经验主义者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层,不作深层次的思考,把在某些事物中成立的做法,简单的迁移到另外一些事物,他们往往还要念叨一句,“这事我有经验…”实际上走的是特殊-特殊的认识路径,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如此。过去的经验固然是宝贵的,但真正能使这些宝贵经验发挥作用的做法,应该要基于对当下事物本质的判断之后,才去采用过去宝贵的经验,而不是简单的迁移。

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着重这一点,而且必须从这一点开始。

注:举个简单的例子,研究不同的人,不仅要认识到不同的人现在的区别,还要研究这些人在成长过程不同阶段的情况。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共产党内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社会和自然的矛盾,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解决。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所解决的矛盾及其所用以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根本上不相同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教条主义者不遵守这个原则,他们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因而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

注:“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这句话的另一个版本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文亦有提及。

为要暴露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在其总体上、在其相互联结上的特殊性,就是说暴露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就必须暴露过程中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否则暴露过程的本质成为不可能,这也是我们作研究工作时必须十分注意的。

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我们要去认识一件事,要从多个侧面,多个渠道去认识,只有对各个方面都一定的认识,才能够得到总体上的认识,与之相反的就是盲人摸象式的认识,只摸到了大象的某个地方,就自以为认识到了大象的全部。

尤其是对于热搜事件,比如前阶段的成都四十九中事件,就要多从几个方面去了解,掌握尽可能多的材料,尽可能等待事物暴露其本质,草率下结论容易被带节奏。

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例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中国社会各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有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各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等等,情形是非常复杂的。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我们从事中国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研究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我们的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是空洞无物的八股调,在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风。

注:这里谈到何为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举的例子是中国社会各阶级间的斗争,实际上就是毛选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内容。这里做一点延伸,运用矛盾分析法最根本也最首先的步骤,就是对事物进行分类,这可以说是所有科学门类的基本问题,世界从本源上要划分为物质和意识才有后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社会要划分成各种阶级才能研究彼此的关系,关于这样的分类,上面第二段也提到了相当多。

同时,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我们对一事物通常还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人可以按照性别来分,也可以按照老年人、青年人和小孩来分;还可以按照地域来分;还可以按照肤色来分……同时,不同的分类还会造成我们研究事物的不同倾向,当我们把人群按照阶级来分,我们就能够看到不同阶级在经济地位上的差异,能够看到无产阶级所受到的剥削,而从资本家的角度,他们一定会倾向于把人群按照工作、按照男女、按照地域来划分,因为这样的划分能够掩盖他们的阶级剥削事实,而制造出一些其他的矛盾,诸如男权女权矛盾、地域矛盾,来分化同一阶级,削弱阶级的战斗力。再比如就剥削这件事本身,当着我们把工人的工作划分为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清晰的看到剩余价值被资本家窃取了,当我们把工作划分为剩余价值和产品价值(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的时候,它侧重展现了工作的产出在工人和老板之间的分配,就好像工人和老板是一种协作、共赢的局面,掩盖了剥削的实质。

只有对事物进行了区分,才能够研究它们彼此之间是怎么相互作用的,是如何构成矛盾关系的,从这个角度也能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选的第一篇文章。

END

上一篇: 东汉末年的社会现状是怎样的?
下一篇: 东汉时期的地方社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