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以儒学建设和谐社会

以儒学建设和谐社会

以儒学建设和谐社会“人我合一”(同人我)的观念将会为解决人与人(社会)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人我合一”是说,在自我和他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

在 21 世纪初,我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将对人类发展的前景十分重要,它会对人类社会健康合理生存产生深远影响。我们知道,和谐是儒学的核心概念,那么,儒学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什么作用呢?今天,小编与您分享三智书院创院院长、永远名誉院长、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创始院长汤一介先生是如何看待儒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的。

儒学与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是儒学的核心概念,在我国传统儒学中原本就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礼记·礼运》中的大同思想,可以说已为中华民族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理想的蓝图。《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而不同”,又可以为不同民族和民族之间的和平共处提供某种理据。《中庸》中的中和思想,要求在各种关系之间掌握适合的度,以达到万事万物之和谐的根本。特别是《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历代儒学思想家的阐发,已具有普遍和谐的意义。

普遍和谐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等诸多方面和谐的意义,所以,王夫之说太和是“和之至”,意即太和是最完美的和谐。所有这些包含在儒家经典中的和谐思想,为中国哲学提供了一种对人类社会极有价值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_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_和谐意义社会建设的内容

复兴儒学要有问题意识。当前,我国社会遇到了什么问题,全世界又遇到了什么问题,都是复兴儒学必须考虑的问题。对问题有自觉性的思考,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由此面形成的理论,才是有真价值的理论。当前人类社会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无疑是人类要面对的最大课题。其中人的问题是关键。

针对上面提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若干有益的思想资源。

儒家的“天人合一”(合天人)的观念,将会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中国“天人合一”是说,在天和人之间存在着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研究其中一个必然要牵涉另外一个。《周易》是我国一部最古老重要的大书,它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周易》是一部会通天道、人道所以然的道理的书,也就是说它是一部讲天人合一的书。朱熹讲:“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天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天。人初产生时,虽然得之于天,但是一旦有了人,天的道理就要由人来彰显,即人对天就有了责任。

和谐意义社会建设的内容_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_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天人合一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模式,它要求人们不能把人看成是和天对立的,这是由于人是天的一部分,破坏天就是对人自身的破坏,人就要受到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学说认为,知天(认识自然,以便合理地利用自然)和畏天(对自然应有所敬畏,要把保护自然作为一种神圣的责任)是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要求人应担当起合理利用自然,又负责任地保护自然的使命。天人合一这种思维模式和理念应该说可以为解决当前生态危机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人我合一”(同人我)的观念将会为解决人与人(社会)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人我合一”是说,在自我和他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说:“道始于情。”人世间的道理(人道)是由情感开始的,这正是孔子仁学的出发点。《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爱的品德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爱自己的亲人是最根本的。但孔子的儒家学说认为,仁爱不能停留在只是爱自己的亲人,而应该由“亲亲”扩大到“仁民”以及“爱物”。孔子的继承者孟子讲仁政,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仁政,首先要使老百姓有自己可以耕种的土地。

我想,我们今天要建设和谐社会,首要之事就是要使我们的老百姓都有自己的固定的产业,过上安康幸福的生活。就全人类说,就是要使各国、各民族都能自主地拥有其应有的资源和财富,强国不能掠夺别国的资源和财富以推行强权政治。所以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协调和相互爱护的“人我合一”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应是有意义的。

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_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_和谐意义社会建设的内容

“身心合一”(一内外)将会为调节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身心合一”是说,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即不离的和谐关系。儒家认为,达到身心合一要靠修身。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说:“闻道反己,修身者也。”意思是说,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就应该反求诸己,这就是修身。儒家讲修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希望建设和谐社会。《礼记·礼运》中所记载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就是儒家理想和谐社会的蓝图。如果一个社会有了良好的制度,再加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来管理这个社会,社会上的人都能以修身为本,那么,这个社会就可以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世界就可以成为一个和谐的世界!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成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所谓自然境界,是说人和动物一样,只是为活着,对于人生的目的没有什么了解(觉解)。所谓功利境界,是说一切为了利益,为他自己的利益(私利)。所谓道德境界,是说他的行为是为了行义,也就是为了公利,也可以说他的行为是为了奉献。天地境界的人,他的行为也可以说是奉献,但他不仅是奉献于社会,而且奉献于宇宙。如果人能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那么,他不仅与他人(社会)和谐了,与宇宙和谐了,而且自我身心内外也和谐了。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而不能徙,不善而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不修养道德,不讲求学问,听到合乎正义的话不能去身体力行(变战),犯了错误而不能改正,是孔子最大的忧虑。 孔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的是做人的道理,修德并不容易,那就必须有崇高的理想,有为人类长远利益考虑的胸怀,讲学同样不容易,它要求人们天天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才可以负起增进社会福祉的责任;徙义是说人生在世,听到合乎道义的话应努力跟着做,应日日向着善的方向努力,把公义实现于社会生活之中;改过,人总是会见这样那样的错误,问题是要勇于改正,这样才可以成为合格的人。修德、讲学、徙义、改过,是做人的道理,是使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路径。这就要求修身以求得一“安身立命”处。

和谐意义社会建设的内容_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_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在儒家看,要解决上述的种种矛盾,其中人是关键。因为,只有人才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不是我们可以说,当今人类社会遇到的问题,儒学可以为其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善于利用儒学的思想资源来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不是可以说为儒学的复兴提供了机会?

当然,我们必须注意到,孔子的儒家思想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并不能全盘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的诸多复杂问题,它只能给我们提供思考的路子和有价值的理念,启发我们用儒学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智慧,在给这些思想资源以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前途新诠释的基础上,为建设和谐的人类社会作出它可能作出的贡献。

司马迁说的“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者,未必尽同”,是很有道理的名言。我们生活在今天,要了解自古以来治乱兴衰的道理,把它当作一面镜子,但是古今不一定都相同,需要以我们的智慧在传承前人有价值的思想中不断创新。因此,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对自古以来的有价值的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创造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学说、新理论。

——本文节选自《瞩望新轴心时代》

the end

上一篇: 把握经济规律 促进经济发展
下一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实践 意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