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蒋介石的失败和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已成定局。
中国共产党为了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好思想、政策的准备,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全会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三个转变
这次会议主题集中在如何建立一个新中国。毛泽东在会上作的报告既向全党描绘了蓝图,又揭示了具体任务,其中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的思想十分深刻:
一是在党的工作重心上实现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坚持城乡兼顾,使城市工作和农村工作、工人和农民、工业和农业紧密联系起来,“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
二是在党的总任务上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解决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
三是在党的发展路径上实现社会形态的转变,“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现场
1949年3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消息
经济工作要点
1.合作社经济是五种社会经济成分之一
在经济方面,全会科学分析了革命胜利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认为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将是构成新中国经济的几种主要形式。
会议指出,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大约占10%,农业和手工业占90%,这是党在中国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考虑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对于这几种经济成分,党的政策应确定为:
第一,全国现代工业虽然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左右,但是其最大的和最主要的部分是集中在官僚资产阶级手里,必须收归国有,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第二,对于占现代工业经济第二位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必须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这就是说,利用它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必须限制它的消极方面,将其纳入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的轨道。
第三,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90%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能从基本性质上改变过来,但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他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具体方式就是通过合作社。
2.合作社必须组织,必须推广和发展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决议中就发展合作社问题指出:为了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国民经济总量90%的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必须组织中央、省、市、县、区、乡的生产、消费和信用合作社与合作社的领导机关。
合作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在国家政权管理之下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虽然由于中国的文化落后和没有合作社传统,但合作社是可以组织的,也必须组织,必须推广和发展。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论合作社
毛泽东在这次会议的报告中,全面阐明了合作社的组织、性质、地位和合作社的重要性。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
1.合作社的组织
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组织生产的、消费的和信用的合作社,组织中央、省、市、县、区的合作社的领导机关。
2.合作社的重要性
单有国营经济而没有合作社经济,我们就不可能领导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逐步走向集体化,就不可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可能巩固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权。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也就要犯绝大的错误。
3.合作社性质
合作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管理之下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4.合作社的地位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是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毛泽东的这次讲话,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合作社打下了理论基础,为制定发展合作社的具体方针提供了依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