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2016考研心理学之社会认知四

2016考研心理学之社会认知四

2016考研心理学之社会认知四社会心理学是考研心理学的专业课之一,下面是中公考研为准备2016考研的小伙伴们总结了社会心理学关于社会认知中印象整饰的内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祝各位考生顺利!

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410257364

印象整饰(impressionmanagement)也叫自我呈现(self presentation),是指一个人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它为人们提供了社会表现的礼仪样式和规则,恰当的印象整饰是人际交往的辅助手段,是个人适应性的量尺。

社会印象的形成都是从知觉者的角度出发,然而社会认知中的被知觉者并不是被动的,他可以过对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的选择来改变他人对自己的印象。这种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形成的过程――印象整饰(亦印象管理),它是一个人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

为什么要进行印象管理?人有多种角色,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要想被社会、被周围的人们所接纳,就必须按照社会的期望行事,这是社会适应的需要。

印象整饰的正负两面性

a.印象整饰具有一定虚伪性和欺骗性,故古德尔纳将戈氏理论斥为“出卖灵魂的社会学。”

b.印象整饰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使用的目的。

积极意义――可以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保持交往、互动的顺利进行消极――逢迎。

正确进行印象管理的前提––正确理解社会情境、角色要求、理解自己的交往对象。

印象管理策略

1)逢迎––满足他人的(心理 / 精神)需要。最常用的自我表现技术,目的是使自己看起来值得喜欢。

2)恫吓––给他人造成一个 可怕的印象,使他人由于害怕而完全接受控制,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3)自我抬高––让别人觉得自己(在总的方面或某些特殊方面)有能力。

4)显示––给他人以“完美”的印象,使他人感到自己的差距,或引起内疚。

5)恳求––向人表白自己的弱点和对人的依赖,目的不是象显示那样赢得人的尊重,而是旨在引起他人的同情,进而得到他人的帮助。

上一篇: 更好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
下一篇: 浅析夫妻关系对社会的重要性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