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一起学习一下May同学的大作文写作思路吧!
分析: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要突出由“管”到“治”的过程
总论点:推动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分论点:
1、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材料7医患纠纷
2、健全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材料3、5: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3、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材料2——北京社区养老
4、体制创新,以人为本——材料8、9 :e线工作法、126信访工作新模式
总结:现代“社会治理”强调行动主体的多元化与平等性,各主体在协商基础上形成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共生共赢
来看一下May同学的大作文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传统的社会管理中,主要依靠政府对社会的全方位管理,强调政府的权威性、管理责任的唯一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管理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更注重体制创新,强调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共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合力解决社会难题。
创新管理方法,以人为本破解社会难题。“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都要推行;于民有害之事必须革除。余姚市创新推出“e线”工作法,让一条看不见“e”线,成为连接群众情感的纽带,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方式,创新管理办法,开启社区O2O群众服务新模式,让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办事,做到线上线下互动,24小时全天候服务,高效解决群众急事难事,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社会管理方式的推陈出新,由“管理”变“治理”,由被动服务变“主动出击”,让政府和群众心心相印、情感连结,为群众提供了更全方面、高效率、无缝隙的优质服务。
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由社会管理的“单打独斗”,转变为社会治理的“多方协作”,合力解决社会难题。近些年来医疗纠纷事件威胁到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和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但面对医患纠纷的发生,很多时候无论是何方过错,医院和病患家属都会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息事宁人的管理办法无疑是饮鸩止渴,变相加大的社会管理难度。唯有在以调解优先的原则上,引入独立于医患双方的第三方中立组织,运用法治方式,为医患双方提供医学、法律方面的援助,指导解决调解难题,让多主体共同参与,发能促使医患关系良性发展。
引入社会组织,实现专业化服务对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平均寿命增加,社会养老压力增大,但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只能满足温饱,为了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北京市海淀区启动的社会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通过引入社会组织,政企合作,创新合作模式,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有政府买单的养老服务,减轻老人负担,解决生活难题,让“银发下的春天”变现实。通过专业化服务引进社会力量,与政府实现互融对接,助力聚集多方资源,避免交叉管理、重复建设,在节约大量社会资源的同时,大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在社会治理中坚持体制创新,强调行动主体的多元化与平等性,各主体在协商基础上形成合作,共同推进社会从“管理”到“治理”的体制创新,逐步解决社会难题,实现且伴且行,共生共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