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政府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中国经济的长期繁荣和强劲的增长趋势。历经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英国脱欧带来的逆全球化思潮,中国经济愈发展现出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强大生命力。“中国崛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西方媒体上。诚然,其中隐藏着西方国家对中国威胁的宣扬,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GDP数据上看,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如火如荼,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的繁荣和稳定都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引起的社会的巨大变革也让每个中国人感同身受。
根据中国政府的2016年的GDP相关资料,我们国家的人均GDP占有量已经达到5.4万人民币元。多数人对中国的未来发展非常的乐观,认为中国将保持目前的发展趋势,并且在不远的将来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当然我们有理由去自信,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受到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管,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经济社会的流动性缺乏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很可能会制约未来的发展。本文主要浅显地分析涉及社会流动性问题的表征现象,后果及一些解决方法,期望能在对社会流动性这一问题上引起足够的关注。
社会流动性的定义:社会流动性是指资本,资源,机会等社会财富在社会群体中的流动程度。社会流动性不足的表征现象
舆论中经常出现“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等热门词汇,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不少人提出这是社会上日益强大的仇富心理的作用,可是很少有人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事实上,上述现象有着深刻的经济学原因。即当今某些领域和地区父辈的社会资源和遗产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下一代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也是很危险的社会现象和经济学问题。该现象可以从经济学中的社会流动性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近些年我们听到的“八零后”,“九零后”的抱怨也越来越多,很多人觉得这个是不能吃苦,不愿努力造成的懒惰引发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这个因素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现在社会年轻人的发展问题可以观察到,父辈的社会资源和遗产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年轻人的入学、就业、晋升。如此看来,那些父辈社会资源不足、遗产匮乏的年轻人就无法和他们的同龄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拥有一个公平的发展平台:即付出同等的努力也无法取得和优势群体同等的成功(在本文中,把父辈具有众多社会和自然资源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称为“优势群体”;类似的,把父辈具有较少社会和自然资源的个体组成的群体称为“劣势群体”)。
社会流动性不足造成的问题:
一、整个社会缺乏奋斗的热情。过低的社会流动性使得财富在优势群体和劣势群体之间的转移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优势群体不用通过自身努力获取财富和有利的社会资源,使得他们的奋斗成为非必须因素,自然影响奋斗热情;对于劣势群体,由于自身奋斗无法改变自身命运和所处困境,这类人群对社会和自身失去信心和期望,安于现状,不再作徒劳的努力。2010年甚嚣尘上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背后的因素很多,但是对自身未来缺乏信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在跳楼的十一个员工中,年龄分布在二十周岁左右的占 。他们几乎每天面对冰冷的机器和设备,拿着一成不变又微薄的工资,长期远离家庭,和同事缺乏交流,很少得到社会的关注。在房价高企和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的年代,他们中的大部分无法融入城市生活,而在农村又缺乏种田等基本技能,婚姻等终身大事又无法挣脱贫穷的束缚,自身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真正的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因为生活中的某些刺激和触动使得他们对生活和人生失去信心,走向轻生的悲剧。
二、不利于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和产业机构均衡程度的重要参量。世界上的几个发达经济体的第三产业都是占到很的比重,但是我果的第三产业发展相比之下严重落后。服务业的发展前期多数是家庭或者个人小型企业,由于社会缺乏流动性,资本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面临融资难等限制,小型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无法发展壮大,造成市场的不充分竞争,使市场缺乏活力,从而影响国家总体经济的运行。
三、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掌握着众多有利的社会和自然资源,优势群体在社会中更容易在各种事务中占据主动,取得有利的收益,造成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样道理,劣势群体则越来越被社会边缘化,成为贫穷落后的大多数。目前中国的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很严重,可以预见,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调整社会流动性低下的情况,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将不可避免。
四、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由于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和劣势群体对社会的不满,必将显现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如犯罪率的上升和卖淫现象的增多。因为社会流动性低下造成通过正当途径取得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方式效率低下,而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有强烈的占有必要的社会和自然资源的诉求,在收益超过成本的情况下,部分劣势群体会诉诸暴力和非法手段以取得资源。这种非正常手段不仅无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还会影响社会风气和社会稳定。
造成社会流动性低下的原因
一、历史积累的问题。任何社会现象都是逐渐累积起来的,不可能凭空出现。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处于巨大变革和重组时期,一些人抓住机遇,通过种种途径取得了自己事业的第一桶金。这些人成为现在社会上掌握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众多的群体。但是该群体的数量有限,中国社会的其他占多数的人群没有富裕起来,造成“共同富裕”的前期目标即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得以实现,但最终目标即带动剩下的大多数人富裕没有实现。
二、由于上一原因,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缺乏改变自身境地的机遇和资源。根据经济学“理性人”的假定,社会成员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但是一个个体从经济运行中得到的收益取决于他掌握的要素的种类和数量,劣势群体的要素种类和保有量都严重不足。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考虑一个普通的农民的境况。典型的中国农民只有有限的土地使用权,加上地域限制,信息匮乏,资金不足的影响,他只能种植普通的农作物。我们知道农作物的市场可以看作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在该市场中,农作物的价格均衡。(尽管政府出台最低收购价,但是该价格与农产品均衡价格相差不大。)这样农民的收入仅仅取决于他有限的土地上农作物的收入。而按照现行的价格,这一收入是很低的。
三、教育不公问题。教育对中国的社会流动性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中国教育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现象。首先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失衡,在沿海等发达地区聚集着大量的优秀师资,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育基础设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西部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其次是教育政策的不公。其中表现突出的是高考的录取,河南、安徽、山东等省份远高于北京上海的分数线是相当数量的考生无法走进高等教育的大门。对于很多中国青年来说,上大学是改变其命运的重要途径,这一途径的闭塞使得他们的前途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四、就业缺乏有效的监管。就业是社会成员获取收入的最直接的途径,这一途径的公平公正是正常的社会流动性的充要条件。但是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社会各个层面的就业存在不公平现象。其中部分事业单位招聘的不透明不公开深为为舆论诟病,“萝卜招聘”、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小成风气。另外,社会工作人员的提拔与晋升限也充满着不公平现象。
五、遗产税法案的不健全以及有法不依问题。遗产税法案规定了遗产继承应该缴纳的税额,合适的税额可以让优势群体得到的财富得到限制,从而提高社会流动性。因此要达到一定的社会流动性必须有适当的遗产税法案作为保证。美国政府曾经试图通过一个遗产税改革法案,内容是大幅削减遗产税。这样一个法案自然对拥有大量遗产的富人有利,可以让其遗产更多的保留给他们的后代,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美国最富的两个人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联名在报纸上发文反对该法案,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一个法案使得过多的资本被富二代继承,使他们失去自己努力的动力;另外一方面,也会加重社会的流动性不足现象,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遗产税,存在着过低的现象,使得大量资产直接通过继承的方式转移,造成富二代盛行这一现象,直接导致社会流动性过低。
六、信贷的歧视性政策。商业银行通常只锦上添花,不雪中送炭。他们愿意为那些拥有较高的信用评级的经济体提供信贷服务,而对于急需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及个体经济却采取歧视性政策,不提供或仅仅提供少量的贷款。中原的一个农村,在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调查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在贫困原因调查表中勾选了,缺乏相关产业的启动资金。上述事例是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融资难的一个缩影。
适当提升社会流动性的途径
洞悉了问题存在的症结,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的工作。
第一,增加弱势群体的要素种类和保有量。中国有八亿左右的农民还有众多的城市底层群体。农民的主要要素是土地。在中国人均保有耕地量很低,无法完善地解决农民的生活保障。国家正在试行的将宅基地和耕地可以抵押和交易的政策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要素的价值和可变现能力。
第二,保证教育公平。政府应该制定更公平合理的教育政策,使优质教育适当地向教育欠发达地区倾斜。与此同时,应该鼓励民间资产投向教育产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第三,对事业单位招聘,晋升的操作时兴更加有效的监管。事业单位的人员的招聘和升迁应该更公开透明,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制定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章程以保证公平公正。
第四,改革遗产税法案。参考国家遗产税国家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适当紧缩的遗产税政策,以保证财富不会大量直接的无流动性的转移。
第五,政府增加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的政策和经济扶持。小额贷款的发放,极大的促进经济繁荣。商业银行从自身利益考虑风险和收益,而中小企业和个体的信贷评级较低且缺乏抵押的保证,所以资金支持的缺乏不能归咎于商业银行。在这一层面上政府应该发挥其调节及平衡市场的建设性作用。非洲的一个小国家的农民手工业的发展为例当地很多人具有编草席的手艺,但是进行这项工作需要一些必要的设备和工具,而当地人没有启动资金,所以只能去接高利贷,由于很高的利息,这些人只能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为高利贷发放者打工,一直处于贫困的边缘。后来有个国际组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向当地人发放小额低利息贷款,使得大多数当地人脱离了贫困。而且大多数人都按时的完成了还款,没有造成不良的信贷结果。由此可见,合理的适度宽松的发放小额贷款不仅有利于小个体经济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处境,促进银行业的繁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