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应知应会,你知道多少?

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应知应会,你知道多少?

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应知应会,你知道多少?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着眼制度思维、制度创新、制度集成、制度执行,以制度现代化驱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体制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

试点工作

应知应会

今年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之年,“法治新都”微信公众号开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应知应会”栏目,以问答形式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

快来试一试,

看看你能答对几道题?

一.市域的内涵是什么?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市域”指的是“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过去我们讲社会治理,主要强调国家宏观和基层微观两个层面,新形势下为什么中央提出推进市域层面的中观社会治理,可以从市域的“三个特殊”方面来理解。第一,市域是宏观与微观的转承点,更要成为撬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点。第二,市域是重大矛盾风险的集聚地,更要成为重大矛盾风险的化解地。第三,市域是具有较多行政资源与较强执法司法能力的综合体,更要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集成体。

二.社会治理的内涵是什么?

对社会治理的内涵外延要准确的理解,从政法系统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社会治理落脚点是平安。第二,社会治理是政法工作的分内之责。第三,要依靠平安建设体制机制,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协作配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

从字面表述上看,市域社会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组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市域的具体体现。是包括理念(树立系统融合、开放共治、包容协商、精细精致的理念)、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衡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着眼制度思维、制度创新、制度集成、制度执行,以制度现代化驱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体制,形成权责明晰、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纵向治理架构)、布局、方式(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作用)、能力(提升统筹谋划、改革创新、政策把握、科技应用、群众工作、舆论引导能力)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社会治理现代化。

四.“市域”概念提出的时间是?

最早是在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提出来的。他在2002年对厦门工作的讲话中提出“市域城镇体系”概念,要求全市“一盘棋”促进城乡发展。“市域”概念的提出,把城市、乡村治理纳一整体来推进,有助于社会治理的城乡统筹。

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概念的正式提出的时间是?

2018年7月17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正式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概念。

六.党的哪次会议正式做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所做重要指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八.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时限是如何要求的?

2020-2022年为1期试点,2023年-2025年为2期试点。

九.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第1期共几个地区?

将于2022年接受验收评估的第1期试点地区有246个,包括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含副省级市、地级市、自治州、地盟)184个,占全国所有地级行政区划单位的55.3%;直辖市下辖区县57个,占所有直辖市下辖区县的66.3%;成都市属于第1期试点地区。

十.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验收指标是什么?

依据《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中共性指引11项重点任务、63项分解任务,262个打分点,共计840分;以及《四川省区域特色工作指引》18项任务,50个打分点,两个《工作指引》共计940分。

十一.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按照“低门槛进、高门槛出”的原则,以市级评估申报、省级把关为“进门门槛”,将验收作为“出门门槛”。

十二.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的原则是什么?

对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成熟一批、验收一批、授牌一批”,验收通过,即予以授牌。

十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期试点验收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原计划2022年6月至9月,由省委政法委组织力量,对试点地区进行考核初审。通过初审的,原计划2022年10月至11月,由中央政法委组织复审验收。因为疫情等工作原因,初审与复核延期到2023年。

十四.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三共”是指什么?

共建、共治、共享。

十五.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四化”水平,“四化”是指什么?

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十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十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十八.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统领性文件是什么?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中发〔2020〕11号)。

十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提出的基点、切入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点,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以防范化解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风险为着力点,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

二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四个治理,是指哪“四个治理”?

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二十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到2035年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到2035年,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基本成型,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二十二.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基本遵循和评估标准文件是什么?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第二版)》。

二十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关于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守护一方平安。

二十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提出,要构建怎样的社会治理指挥体系?

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

二十五.《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规定试点市群众对本地区平安建设的满意度是多少?

超过98%。

二十六.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就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提出,要完善怎样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集中统一、高效权威。

二十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中,关于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提出的四项任务是什么?

1.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

2.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3.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

4.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二十八.《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关于推进治理方式现代化提出的“五治”作用是什么?

政治引领作用、自治强基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德治教化作用、智治支撑作用。

二十九.《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把政治建设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任务中,要求健全完善什么制度机制?

政治督察、巡察监督、执法监督、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制度机制。

三十.《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把政治建设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任务中,要求健全完善政治督察、巡视巡查、执法监督、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制度机制,要求把什么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三十一.《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对乡镇(街道)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是如何规定的?

100%乡镇(街道)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

三十二.《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提出要开展公众心理健康宣传,规定试点市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要分别达到多少?

分别达到70%、50%。

三十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提出,要积极开展哪些协商活动?

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协商活动。

三十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提出,要积极开展哪些协商活动?

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协商活动。

三十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明确要保障职工群众的哪些权利?

要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十五.《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推进智能治理基础建设,明确完善市域智能化建设制度,推动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把什么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治理要素数据化、治理数据标准化、推进社会治理多网融合等。

三十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提出要达到的“四全”要求是什么?

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三十七.《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推进智能治理基础建设,提出在市级或以上层面执行统一标准,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打通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构建什么样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

覆盖全域、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灵活服务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

三十八.《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就加强干部信息化、智能化等能力培养,提出要完善应用人才队伍的哪些机制?

要完善应用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激励、管理机制。

三十九.《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规定,在市域全面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市要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多网合一”、全域覆盖。

四十.《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规定,试点市要深化社区警务战略,“一社区(村)一警(辅警)”的覆盖率要达到多少?

达到100%覆盖。

四十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提出要提高治理能力,提出了要提高哪几种能力?

要提高决策统筹能力,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提高打击防范能力,提高基础管理能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狠抓落实能力。

四十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要避免哪“两个误区”?

第一,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把“市域社会治理”等同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误区。当前,一些地方对于为什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解不深,往往将市域社会治理等同于基层社会治理,在谋划试点工作时未能把握市级主体、发挥市级优势、突出市域特点,导致工作目标不明、着力点不准、推进力度不大;二是把“市域社会治理”拓展为“市域治理”的误区。体现为对市域社会治理的内涵外延把握不够准确,将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等内容都纳入进来,导致工作“无所不包”,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现象。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着眼“社会”领域,着力把大矛盾大风险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市域,确保不外溢不扩散。

四十三.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要防范哪“五类风险”?

一要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二要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三要防范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四要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五要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

四十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通过验收的,中央授予什么称号?

授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

推荐回顾

01

到了退休年龄,养老保险没缴够15年怎么办?

02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如何保障?代表委员支招了!

03

趣街访之二十三:离职后养老保险这样处理可以不中断!

04

趣街访之七:领取失业保险金需要什么条件?

05

速看!临近退休年龄社保怎么买

上一篇: 公共基础知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入阅读模式
下一篇: 浅谈调查研究四原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