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读书笔记--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读书笔记--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读书笔记--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主要梳理本书的结构层次,对涂尔干论证手法,行文思路有一个总结。摘要本书是涂尔干对宗教本质的探索的作品。主要依据澳洲美洲的人类学材料。涂尔干先对宗教做定义,其核心是信仰和仪式

主要梳理本书的结构层次,对涂尔干论证手法,行文思路有一个总结。

摘要

本书是涂尔干对宗教本质的探索的作品。主要依据澳洲美洲的人类学材料。涂尔干先对宗教做定义,其核心是信仰和仪式,其组织性(教会)区别于巫术。信仰的特征是神圣事物与世俗事物的区分,借此驳斥泛灵论和自然崇拜,确立图腾制度作为最基本的宗教形式。图腾的神圣性来自人生存所依赖的社会关系,所以社会是神圣性的根本来源。涂尔干想拨开宗教中玄学的迷雾,找寻隐藏在外表之下的科学事实即“一副思维模式的骨架”。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对宗教进行了剖析:

第一部分对宗教先下定义。

第二部分论述信仰,主要包括泛灵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第三部分论述仪式。

第四部分是结论即宗教是社会性的,所谓“最简单的宗教”,是图腾。

结构分析

✎ 导言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最原始的宗教,即宗教的最初形态,便可以在最简单的社会组织形态中研究其核心内容,是后来宗教的基础模型。其次涂尔干认为“宗教明显是社会性的”,且“表达集体实在”,并以此反驳先验论的观点。

✎第一卷

这一卷主要分为四章三个部分,第一章是有关宗教概念的定义以及宗教称其为宗教所不可缺少的要素;第二章第三章分别是泛灵论和自然神论对宗教起源以及对宗教本质的认识。第四章则是解释作者以图腾制作为最初宗教的原因。

第一章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

本章分为四个部分,前两节批驳其他观点,后两节探寻宗教的定义。(这是很涂尔干的论述方法----先破后立)

(破)1、超自然、神秘观念并非古来有之,超自然是自然的相反观念,是在近代人们认识了自然之后才形成的概念,而神秘是人们剔除现已确定的事实后所塑造的性质,二者不能用来定义原始宗教。

(破)2、不是所有宗教都包含神性或精神存在的观念,比如自然神教的祭祀本身是全能的,无须借助神的作用,又如佛教等无神论教,漠视神灵或者说不再有人格神(外在于人),而是将神内化于人,不用在人自身之外寻求根据。

(立)3、信仰的首要特征:事物被一分为二划为神圣与世俗,世界被禁忌划分形成相互对立的两个世界;仪式是表现该特性的行为。

(立)4、巫术与宗教之不同在于,后者存在于某个特定群体而非在民众中普遍传播,并凭借共同观念与实践促成了所谓“教会”的成立。

宗教的定义:“宗教是一种与不可冒犯且与众不同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第二章 泛灵论

(破)批判“泛灵论”的三个论题:

1、灵魂是可脱离肉体的另一个自我。涂尔干认为原始人并非不能区分梦境与现实,而是对不同类型的梦加以不同的解释,只有对特别的梦才会归结于灵魂。

2、精灵的存在。涂尔干认为原始人之所以认为精灵广泛存在,是因为他们心态有别于现代人,他们无法辨别生命与无生命物质。如死者崇拜之例,表明原始人并没有将死者视为周期性膜拜的对象,而仅仅把悼念、丧葬仪式用于临时巫术目的,从而否定原始人具有泛灵观念。

3、拟人论(想象万物具有人的性格类似于娘化)。涂尔干认为天性并不会促使人将自然万物当人看待,相反,人最初曾以为自己具有动物的某些本性,而把神或祖先想象成动物,原始人并没有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人格。

第三章 自然崇拜

(破)以缪勒为代表的自然崇拜论者,认为软弱无能的人们被无限的感觉包围且支配,由此引发了宗教。这个过程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我们给基本的事物与动作命名、分类,并以这些基本词语创造出神话乃至所谓的至高人格。

涂尔干认为自然崇拜不能解释事物的神圣与凡俗之分。而且自然崇拜的体系本身也是“幻觉体系”,诚然它为宗教提供了一种现实的起点,从而证实了自然现象在我们内心之中激发出来的各种感觉,然而通过语言的蛊惑作用,这种感觉就转变成了极其夸张的各种概念。

第四章作为基本宗教的图腾制度

(立)涂尔干通过论述图腾制度问题的由来以及研究发展史,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与“特别的”研究方法。(破)与弗雷泽《图腾制度》不把宗教放在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中的研究方法不同,(立)涂尔干表示,“我们必须把所有研究都集中于某种清晰的、明确的社会类型”,并且“事实的价值要比它们的数量重要得多”,也就是说得选取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

✎第二卷

这卷分三个部分,一二三章主要对澳洲以及美洲的图腾信仰进行全面的描述。第二部五六七章,为解释图腾信仰的起因。第三部分为八、九章,主要解释灵魂与精灵跟神的观念。

第一章图腾信仰

图腾制度建立在图腾信仰之上。拥有图腾信仰的部落通常由氏族构成,氏族成员是以亲属关系为纽带,每个氏族都有独一无二的图腾。在各族群网络中形成了某种图腾继承体系。图腾崇拜主要是代表着图腾的标志物,如储灵枷、纳屯架等。这些标志物是图腾崇拜宗教仪式的核心象征。

第二章 图腾动物与人

图腾动物与植物具有神圣性,人对它们有使用禁忌,但这个禁忌“并不一定是绝对的,也不可能总是绝对的”,禁忌“在必要情况下,总会暂时解除”。人对图腾动物、植物不完全是崇拜的,而是不断发掘自身与图腾性质的统一性,所以“每个个体都具有双重本性,在他之中并存着两个存在者:一个是人,一个是动物。”“为了使这种两重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原始人发明了神话。”因此,人的自身也有某种神圣性。

第三章 图腾的宇宙论体系与类的概念

图腾制度作为简单形式的宗教提供了一种宇宙观。原始人拥有最早的分类体系,在对事物之间模糊感知相似性的基础上,将所有已知的人事物归入某种类别。类别是给人给事物限定的外在框架,是一种具有准确性的逻辑符号,而分类的概念体现了对基本范畴的认识,乃社会因素的产物。图腾宗教的观念并非只涉及人,动物、植物都被纳入系统,这个观念一直拓展到原始人所知宇宙的最后界限,由此便形成了图腾的宇宙论体系。

第四章个体图腾与性别图腾

“集体图腾是每个个体族内身份的一个部分,一般是世代相传的”,而个体图腾是通过必要仪式后主动获得的,是要争取的而非给定的,也包含氏族图腾所不具备的力量。性别图腾制度兼具集体和个体图腾的特色,具有这一制度的部落把男性划为一方,女性划为一方。

第五章这些信仰的起源(对以往学说的批判检验)

1、(破)图腾制度源于先前宗教:维尔肯与泰勒认为源于祖先膜拜,杰文斯认为源于自然崇拜,(立)涂尔干认为图腾制度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宗教,源于最简单的社会组织。

2、(破)以弗雷泽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集体图腾源于个体图腾,即部落越原始个体图腾制度越发达,(立)涂尔干认为个体宗教是公共宗教的一个简单方面,集体膜拜适应个体需要的时催生了个体宗教。

3、(破)弗雷泽等人以缺乏精神存在的理由否认图腾制度的宗教性质,兰甚至认为图腾只是一个名字,(立)涂尔干将图腾视为神圣的记号,也就是说具有宗教特性。

第六章这些信仰的起源(图腾本原或曼纳的观念,以及力的观念)

图腾制度不是关于动物、人或者图像的宗教,而是关于一种匿名的和非人格的力的宗教。“在某些原因(对此我们必须要加以探究)的影响下,他们是用一种动物或植物的形式一一简言之,就是用某种可见对象的形式——来构想这种力的”。这个力同时是物质的和道德属性的,“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力量,无法表述,也没有任何确定性”,非常容易转化为某种意义上的神性,所以被称为宗教力。“宗教力形成了宇宙的统一性”,其它神圣本原都是通过它来表达的,是它的特殊体现和人格化。与存在于明确界限(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发挥特定功能的宗教力不同,巫术力是一种模糊混沌的力量,不专门属于某个确定的社会分支,却能对各个分支产生同质的作用,但巫术力和宗教力在本质上都是力。“力的观念就是宗教的起源,借用这一观念的首先是哲学,然后是科学”。

第七章这些信仰的起源(图腾本原或曼纳观念的起源)

本章的论述其实也暗含了涂尔干“三位一体”的思想即社会,宗教道德三位一体。

图腾首先是一个符号,是对另外某种东西的有形的表达。首先,它是我们称之为图腾本原或者神的外在可见的形式。其次,它也是一种名为氏族的确定社会的符号。它同时兼为神与社会的符号,因此,氏族的神、图腾本原,都只能是氏族本身而不可能是别的东西。是氏族被人格化了,并被以图腾动植物的可见形式表现在了人们的想象中。

社会对意识所拥有的绝对权力,是由于它所赋有的道德权威。如果我们服从于社会的指令,那不仅是因为强大的社会足以战胜我们的反抗,而首先是因为社会是受到尊崇的对象。然而,神不仅仅是我们所依据的权威,它还是我们自身力量。所以社会神化了人自身。除此之外社会也神化事物。所有这些事实使我们得以窥测氏族如何能在其成员中唤起这样的观念:在他们之外存在着支配他们同时又支持他们的力。这种力就是宗教力。

既然宗教力只不过是氏族集体的和匿名的力,既然这种力在人们心中只能用图腾的形式加以表现,那么图腾标记就宛如神的可见的躯体。因此,膜拜设法要引起或阻止的那些仁慈或可怖的作用,似乎就出自于它了。因而膜拜所针对的正是图腾标记。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图腾在一系列圣物中占据着首要的地位。

第八章灵魂观念

灵魂的定期转生与祖先观念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灵魂是部分的图腾本原,分析案例可知灵魂、图腾、祖先其实形成了一个“牢固的统一体”。转生说具有普遍性,而且灵魂的轮回与动物躯体紧密相关。灵魂和肉体也有联系,灵魂通常因神圣性而与凡俗的肉体对立,而且前者比后者存活得更长久,人们创造灵魂永恒性的观念是为了解释集体的延续性。人格观念是两种因素的产物:组成肉体的要素“是由来自于有机体各部分的表象和印象组成的”,作为灵魂观念的要素“则是由来自于社会并表达社会的观念和情感构成的”,后者是非个人的。

第九章精灵和神的观念

精灵是灵魂高级形式的人格,它始终具有某种特定力量且发挥着明确的功能,当祖先成为个体灵魂的互体或者说为个体提供具体保护作用时,就可称之为精灵。

“个体图腾是灵魂的复本”,图腾保护一个个体且保护者与个体命运密切相关,这种图腾被外化,不再停留在个体体内。“精灵观念的出现标志着迈向宗教力个体化的重要一步”。

在发展为神之前还存在一个教化英雄的过渡阶段。英雄是被神化的胞族图腾。他们并不是崇拜的真正对象,神话赋予了他们高于其他祖先的地位,但人们实际崇拜的其实是教化仪式。

大神虽然不是独一无二的最高形态,被赋予一定造物的力量,并逐渐成为部落各氏族图腾的综合体,也就是氏族部落统一体的人格化。

实际上,这种大神只是最终赢得了至高无上地位的祖先精灵。而祖先精灵只是被锤炼成为个体灵魂形象的一种实体,以便它担负起解释个体灵魂起源的使命。而灵魂只是我们在图腾制度的基础中所发现的那种非人格力所采取的形式,因为非人格力通过人的躯体而将自身个体化了。

✎第三卷 主要仪式态度

第三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有关消息的膜拜仪式;第二部分为二三四章,主要论述积极的膜拜仪式,第三部分则第五章关于禳解仪式与神圣性问题的探讨。最后也就是本身的结论,涂尔干重申了本书研究的主体以及他在本书中的结论。

第一章消极膜拜及其功能 苦行仪式

1、禁忌,种类分为宗教禁忌和巫术禁忌。这两种禁忌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宣称某些事物是不相容的,对待这些具有此类性质的事物,我们必须采取隔离措施。但是,这两种禁忌之间仍然存在着重大的差别。首先它们所采用的惩制方式是不同的。其次它们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宗教禁忌必须体现出神圣的观念,相比较而言,巫术禁忌所体现的仅仅是一种有关事物属性的完全世俗的观念。

2、消极膜拜“对于培养个体的宗教性和道德性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常见形式比如苦行主义,在于靠制造痛苦来强化信仰,因为带来痛苦的戒律把神圣与凡俗完全隔开,如果能通过苦行的试炼,必能养成超拔于普通人的品性。

3、神圣世界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与世俗世界对抗,需要有特殊方式对待。神圣性外在于事物,不是事物固有的本性而是被加上去的,它能够随意流动。一方面它还具有传染性,能够将属性传递给接触过的其他事物,另一方面,原始人容易将不同界域(动植物和人等)混淆起来,所以神圣性便在广大领域内扩散。

第二章积极膜拜(祭祀的要素)

与宗教力维持积极关系需要一套仪式仪轨,任何积极膜拜都因要求凡俗事务接触神圣事物而包含某种亵渎的意义。其中最基本的是祭祀制度,由供奉行为和共享行为两大要素组成。供奉行为倾向于使宗教力人格化,才能使神存活下来,因为只有供奉才会唤起这个精神主体的观念,供奉的目的是取悦这个主体;共同行为才能激发人们的情感,但人不可能时刻在一起,所以神圣的表现也是间歇性、不稳定的,所以逐渐形成了周期性的仪式来维持。

第三章积极膜拜(模仿仪式与因果原则)

由各种动作和喊叫组成的,目的是要模仿他们希望得到不断繁衍的动物的不同姿态和外貌;所以,我们把这类仪式称作模仿仪式。模仿仪式一般遵循两条原则:部分代替整体,接触某个对象等于接触与该对象有关系的所有事物;相似生成相似。前者是简单的传染性沟通,后者则是一种创造。模仿使动物繁衍的观念有赖于仪式产生的功效,其参与仪式的所有人都能切实感受到精神效力,而物质效力也能被客观观察到。

上述原则是因果律的一个具体说明。因果关系的要素即“效力、生成力以及作用力的观念”,原因是尚未显露的力,结果是被实现的力,由于力的观念是属社会的,因果关系也同样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因果关系中的力,一方面是来自于人的内在经验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力,另一方面它不具有人格特征而是源于共同/集体生活。社会强制所具有的权威造成了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第四章积极膜拜(表现仪式或纪念仪式)

仪式虽然有时具有物质效力,但它从根本上是道德的、作用于心灵的,它“是为维护这些信仰的生命力服务的”。“不同的仪轨都不过是同一主题的变体”,都是为了在维持同一种心灵状态的基础上巩固社会群体,而这种状态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具有不同内涵。

第五章禳解仪式与神圣观念的模糊性[ráng]

禳解是指给人们带来悲伤和恐惧感,并倾向于通过破坏行为呈现出来的仪式。哀悼仪式,哀悼并不完全是由必须遵守的禁忌组成的。它也要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在这些积极的行动中,死者的亲戚既是主动起作用的,又是仪式所作用的对象。其中不仅充满对死者的遗憾,还包含仪式参与者严厉的禁欲和残酷的祭祀。

神圣观念具有模糊性。宗教力分为善良/邪恶或洁净/不洁一组对立的力量,事实上,二者没有明确的界限,是“同一类别的两个变体”,都代表着“集体的呈现和道德的共享”。共同情感常常使喜怒哀乐在不同环境中任意转化,所以产生的神圣感也是不稳定的。

✎结论

在导言中已经简单的探讨了涂尔干这本书的主要研究目的。这里涂尔干又对结论试着进一步做出详细的解读。

图腾制度作为最原始社会中最基本的宗教观念,能帮助我们去理解普遍意义上的宗教。宗教的基本要素是概念和信仰,仪式只是内心状态的外部转达,而促使人行动是仪式的功能。行动在宗教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集体行动更够激发意识和情感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宗教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精神生活施加影响。逻辑概念是由概念构成的。概念是集体的产物,比作为个体表现的感觉更具稳定性。范畴支配一切概念,所以是最高概念。它由社会引发,且在社会中才会被意识到。

感想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中心即是作为事实的社会。他的宗教观念在我看来就是宗教道德,社会三位一体的。所以宗教的最终来源也是社会。人们崇拜的也是社会本身。在本书里,涂尔干未考察原始人的外部生存条件(与自杀论中相反)。而将一切宗教形成的因素、信仰、仪式统统建立在原始人真实的心理基础之上。从而正如他批评自然崇拜论一样,把自己的观点从经验层次推向了心理层次,在我看来也是自相矛盾之处。

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主要特点

上一篇: 生产力标准是社会评价根本标准
下一篇: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学习导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