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2. 物质决定意识形态,
3. 事物矛盾运动规律
只有掌握了这三样,你就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能充分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
主要内容如下:
,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也就是说物质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是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石,前提.
物质有其基本属性和它的存在形式!
物质的根本属性就是运动,离开运动,物质就失去意义,因为不运动的物质是不会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上是不存在不变化也不发展的物质的!
物质的运动不是相对于其他事物而言,物质就是最原始的,物质的运动是的!
而物质又存在相对的静止状态,为什么?因为物质在空间中可以相对其他物质位置不发生改变,在一定的时间内,物质的本质可能不会变化,比如石头放一年还是一样的石头,一百年才会变化大,因此这种静止是相对于人的主观意识来讲的,在领域来说,石头在空间和时间上,依旧是运动的!
无条件的运动和有条件的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包含,构成了对立统一的有机体!
上面提到的时间和空间就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时间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
方法论:教导我们分析解决问题一切要以时间空间,条件为转移.
(2)物质的多样性演变成了自然界,而人类的进化使得人与自然界隔离出来,产生了人类社会,之所以产生了社会是因为人的实践完成的.因此人的实践是产生人类社会的根本原因.
实践是分离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也是统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现实基础.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是客观的,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又反过来作用于自然界,并不断改变自然界.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紧密联系的,人的存活是离不开自然界的因为人的物质也是自然界的物质.如果人类不顾自然,仅仅注重于社会的发展,到头来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是物质,意识的本质是一种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比如低等动物的条件反射.
从意识的本质来看: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反应.,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它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认识形式上是人为的,主观的,因此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产生于物质,但是意识指导人积极主动地改造世界,认识世界.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建立在客观规律之上,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从如下规则:
条,从实际出发,把握认识客观规律
第二条,实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条,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催.
(4)世界统一于物质:表现于这几点
点,人类是从自然界走出来的,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第二点,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途径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才是人类社会主要的事物,而其又离不开物质性.
总结:世界的物质性和马克思主义中的科学实践观是统一的,它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
第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下面就是对重点的概括了,就不在一点一点积累了!
关键字:
主观臆想 普遍联系 客观本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客观的.
联系的普遍性:
1.事物内部普遍联系 2.事物之间普遍联系 3.整个世界是联系的统一体
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具有条件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使得事物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事物又不断地向前展.
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包括:
1.对立统一规律 2.质量互变规律 3.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实质和核心,其中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之上的!
对立统一规律阐述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性质)响着事物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揭示着矛盾本质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它们处于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并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
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斗争,为对立面发展提供基础,创造条件,促使事物从旧的一面发展为新的一面!
矛盾的斗争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
当矛盾的同一性占据主导地位:矛盾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事物在这个阶段发生量变,为旧事物转变成新事物提供准备和基础.
当矛盾的斗争性占据主导地位:矛盾的一方必然衰落,产生一对新的矛盾,促使事物发生质的转变,从而从旧事物过度到新事物.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共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出于矛盾之中的,旧的矛盾得到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个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属性.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等.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对立统一的,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而存在的个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范围.超出一定的度,事物就发生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这种对立是表现在概念本质上的对立,而不是概念上的对立!
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一定的量变引起质变,而在质变的过程中又离不开量的变化.质变的根本原因是量的变化超出了度的范围.而量变的必然结果就是质变.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统一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肯定与否定及其相互转换.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比如麦粒变麦株,是自我否定.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辩证否定是扬弃,不是抛弃,它保留旧事物的积极面,去掉旧事物的消极面.
否定之否定规律使得人们对认识事物的前进行和曲折性有重要指导意义.
指导我们分析事物发展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第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加强自我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