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中青报调查:非凡十年,受访青年感触最深的是国家强起来了

中青报调查:非凡十年,受访青年感触最深的是国家强起来了

中青报调查:非凡十年,受访青年感触最深的是国家强起来了2012年到2022年十年间,国家飞速发展,在重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伟大成就。青年对国家这十年的发展变化,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

2012年到2022年十年间,国家飞速发展,在重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伟大成就。青年对国家这十年的发展变化,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3012名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对于过去十年的发展变化,69.1%的受访青年表示感触最深的是国家强起来了,61.9%的受访青年觉得是中国人的腰杆更硬了。93.6%受访青年表示国家这十年的发展进步让自己有了更多平视世界的底气。

受访青年中,男性占38.9%,女性占61.1%。00后占29.2%,95后占20.0%,90后占28.7%,85后占11.0%,80后占11.2%。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1.0%,二线城市的占38.9%,三四线城市的占20.6%,县城或城镇的占6.5%,农村的占3.0%。

受访青年对过去十年感触最深的是:国家强起来了

十多年前,杨莉从云南一个偏远的贫困县考上中国传媒大学中文系,开启了北上求学之旅。十年间,她经历大学毕业、出国深造、回国求职,如今在北京一所高校从事行政工作。杨莉觉得这十年国家实力越来越强了,“2013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出国继续读书,在出国之前,我就决定学成之后回国。因为我始终相信国外大都市能提供的就业条件,国内的城市一样可以提供,甚至会更好”。

现居南京的90后张云海觉得,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军事外交上,更体现在国民的意识上。“像之前国外品牌抄袭我国的传统艺术品,就有许多网友要求该品牌下架抄袭的作品,并公开道歉。还有一些涉及歧视、丑化中国人的品牌,同样会遭到国人的坚决抵制,体现出了我们的态度和底线”。张云海觉得,这些都反映出了国人自立自强的意识在增强,“腰杆儿更硬了,说话更有底气了”。

调查显示,对于过去十年的发展变化,69.1%的受访青年认为国家强起来了让自己感触最深,61.9%的受访青年觉得是中国人的腰杆更硬了,53.6%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生态更好,环境更美了。

还有49.3%的受访青年认为这十年升学与就业竞争更激烈了,46.3%的受访青年觉得生活节奏更快了。

“现在的社会非常包容开放,给不同年龄的人都提供了更多机会,但也有着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竞争压力,机遇与竞争并存。”杨莉说,“所以对个人来说,只能不断提升自己,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和社会保持同频前进,才能抓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

这十年令受访青年感触较深的还有:网络购物更方便了(49.3%),人们的钱包更鼓了(46.3%),交通出行更便利了(44.2%),科技更发达了(43.6%),网络社交平台和社交媒体兴起(36.7%),大城市生活更累了(33.3%),美丽乡村越来越有吸引力了(32.4%)等。

超九成受访青年表示国家发展让自己有了更多平视世界的底气

“之前听在欧美留学的朋友说,只有去过别的国家,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爱国。”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读研究生的刘宗毅觉得,国家给了在外留学的学子一份自信与骄傲,这种自信来源于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军事实力强大,还有14亿人的万众一心,因而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更有底气。

张云海所在的公司平时有不少海外订单,他觉得现在国产品牌的口碑在世界上越来越好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价格实惠,质量同样有保证”。张云海觉得这种口碑的转变,让他们在做外国订单时有了更多信心。

调查显示,93.6%受访青年认为国家这十年的发展进步让自己有了更多平视世界的底气。交互分析发现,00后受访青年认同的比例更高,为96.9%。

前段时间,国际古地理学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参会的成员来自海内外几十个国家,中国石油大学则是该学会的发起人。作为一名石大学子,刘宗毅对此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随着经济的腾飞,国家的各个方面不断发展进步,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相信平视一代一定会越来越多”。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认为,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当代青年看待事物、看待问题的视角出现了转变,“这一代青年更加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拒绝迷恋权威,更追求平等,不会轻易仰视他人”。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他们有了更广阔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可以更自由、更平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进行交流,这也会进一步推动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未来平视一代会越来越多,这一代人的平视不仅体现在看待问题的视角,以及个人人生发展的选择,也会拓展到其他方面,比如对国家发展、时事政治、国际形势的认识,都会体现出平视的特点。”陆士桢认为,“不仅某一代青年会出现‘平视世界’的特征,未来更多人都会表现出平视的意识,学会用平等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去看待世界的发展”。

这十年 94.8%受访青年更加认可“中国制造”的力量

这些年来中国社会的最大变化之一_中国社会巨大变化_中国社会大变革

新能源车开进千家万户,“复兴号”动车组跑遍神州大地,“奋斗者”号成功坐底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十年来,“中国制造”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与突破。我们正加速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工匠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654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这十年来,94.8%的受访青年对“中国制造”的力量更加认可了。94.7%受访青年感到身边人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给自己很强的感染。70.2%受访青年希望在全社会形成重工匠、铸匠心的良好氛围。

感受“中国制造”的力量,74.5%受访青年首推高铁,跑出“中国速度”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这些年,中国呈现了加速度发展,许多成就都让青年切实体会到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如今,我国在挖掘机、港机、盾构机等基建设备上,都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像中国机械巨头振华重工,独占了全球70%的港口机械市场,有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三一重工占了全球挖掘机市场15%的份额,销量在世界上也已经遥遥领先。”今年23岁的曹银林任职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办事处。谈起“中国制造”,曹银林“如数家珍”,“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技术突飞猛进。问天实验舱的研制,不管是从选材到焊接,从硬件设备到软件系统,无不体现着‘中国制造’的力量。我对我们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非常有信心。”

青年插画艺术家王雪瞳,前不久刚接了一个关于中国航天探秘火星的立体绘本合作,“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的航天梦。在深入了解‘问天一号’‘祝融号’后,我被中国航天人的科研劲头深深触动,也再次感受到国家的强大”。

就读于某“985”院校的大四学生金欣,学的是统计学专业。她感慨,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组,人们的出行方式体现了“中国制造”十年来的迅速发展。“我国高铁动车组时速能达400公里,我们已是世界高铁运行速度最快的国家,正在引领全球体验什么是‘中国速度’。我感到特别自豪”。

如何切实感受“中国制造”的力量,74.5%的受访青年首推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其次是移动支付,颠覆了过往的生活方式(71.7%),71.1%的受访青年表示是进入了5G时代,发展数字经济,62.4%的受访青年表示是共享单车、网约车便利民生。

十年来,94.8%受访青年对“中国制造”的力量更加认可了

曹银林感慨,近几年防疫大背景下,中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方针,不管是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的开展,还是口罩、呼吸机、制氧机等医疗器械的生产,以及防疫方舱的迅速建成,无不在反映着“中国制造”的力量。

如今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曹银林都将国货作为第一选择,“我觉得,购买国货不仅是情怀,更是对国货品质的信任”。

这十年来,94.8%的受访青年对“中国制造”的力量更加认可了。交互分析发现,00后(97.5%)认可度最高,其次是80后(95.3%)、85后(94.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赵志群表示,“中国制造”的发展趋势非常好。在很多领域,我们曾经生产最低端、最便宜、质量差的产品,现在正在往中游和上游发展。“我们已经是第一制造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一段距离。我们的发展速度很快,数量、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和改善。但是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卡脖子’的地方需要改革。比如在制造业领域,绝大多数工业软件都是国外的,我们的制造业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夯实”。

94.7%受访青年感到身边人的“工匠精神”在感染自己

王雪瞳感慨,她身边有对艺术钻研非常执着的人,这让她很受感染。“我所崇拜的陶艺家、雕刻大师,他们穷其一生去磨练如何展现最完美的作品。我很敬重这种态度”。

“我了解的一些统计学家,为了深入研究数字背后阐释的关系,发现问题,会连续多年跟踪与收集数据资料,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耐力,不断在数据中探索与验证,每一次收获都距离数据‘真相’更进一步。他们的故事激励我去努力做一位数据分析的‘匠人’。”金欣说。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94.7%的受访青年感到,身边人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会带给自己很强的感染。其中,00后(97.2%)受此影响最大。

赵志群认为,推动全社会崇尚并践行“工匠精神”,首先,媒体应当多宣传,强化质量意识。其次,要尊敬工匠,敬畏技术。“让我感到很难受的一点是,社会还缺少对技术工人的足够尊重,哪怕他们的薪水比很多硕士毕业的还要高。所以,我们需要正面宣传这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职业,让大家愿意去做这些工作,喜欢这些工作”。

在院校方面,他指出,教学改革很重要。“工匠需要很多实践性的知识,他们的很多知识也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传承下来的,或自己悟出来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习到、去运用。这类知识有个专业名词,叫实践知识或隐性知识。但现在社会上将学术知识精英化,工匠的知识就显得不够‘高大上’,没有社会地位,这是不正确的。学校用学术精英的方式来培养工匠,并不符合工匠的成长规律。我们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在企业的实践中成长”。

推动全社会崇尚与践行“工匠精神”,70.2%的受访青年希望在全社会形成重工匠、铸匠心良好氛围,67.4%的受访青年期待树立并传扬各行各业的“工匠”典范,66.1%的受访青年希望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63.8%的受访青年认为当注重校企协同,从人才供需两方加强教育培养,60.7%的受访青年希望完善职业培养机制,培养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受访青年中,00后占27.0%,95后占21.5%,90后占30.0%,85后占11.1%,80后占10.4%。

上一篇: 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下一篇: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