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本来打算在班里讲一下有关端午节的历史,由于上课前的慌张,在五班上第一节课时,忘记讲了。用一节课将后面由公田到私田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两目讲完并讲课后习题处理了一下,发现时间竟然是紧巴巴的,勉强讲完,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讲端午节。反思本节课,所上内容并不多,我补充内容也不多,出现时间紧的原因是我的语言不够精练,有许多地方一再做无用的重复和喋喋不休的罗嗦,占用了不少时间。问题虽然能搞清楚,但效率失去了。一名真正合格的历史,不仅要将自己的课讲好还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学生的时间不多,老师,尤其是咱们历史这样的小科目老师,一定要注重课堂的效率,争取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东西。那种通过浪费学生大量时间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不可取。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老师讲课要有效率,语言精练,知识成网络,将厚课本讲薄了;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率学习方法。惟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课堂作用发挥到极致。下节课一定要注意这些内容。复习本节上半部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大量的荒地被开垦,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因素的出现,使的生产关系也发展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剥削方式。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思想。私田从出现到逐步发展壮大,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调整统治方略,随着私田的不断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在战国后期已经大部分的取代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本目可以分为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两个方面,春秋时期奴隶主为增加收入巩固统治,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开启了中国粮食税征收的历史。到去年取消农业税,农业税存在了将近2600多年。战国时期随着私田逐步取代公田,势力壮大的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的的统治。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重要的有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经过一百多年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上课前看一些辅导书,上面有不少的介绍封建制度的,非常细,对封建制度,历来史学界有不同看法,感觉很没有必要去详细讲。众多变法中最为彻底和成功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从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教材,重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两次变法,七条内容,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个方面,详细分析各条内容作用和效果,最后总结其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激烈的斗争,商鞅最后悲惨的下场与变法主张继续推行,体现了历史向前发展不以个人的荣辱而改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