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10月12日消息,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该政策其实是对之前出台的普高职高1:1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由于职高对口考试的直本院校很少,所以只能通过让比较好的办公大专可以开放本科专业来达到让职高学生可以直本的目的。
笔者对《意见》内容进行梳理,并对文件进行解读,认为该政策将从以下四方面对职业教育产生影响:
第一,毋庸置疑,职业教育的本科教育规模必将有大规模的扩张;
第二,职业教育的本科招生计划的增加,主要增加的事高知教育的专升本计划,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直接工作的高深技术型人才,比如动漫、材料制作、各种制图等;
第三,高职教育肩负起了向职业教育的本科院校输送优秀的学生任务。输送的人才种类也有明显区别,比如普高直本主打培养科研型理科和文化类文科,艺术类艺术生,而职高直本主打培养能够出去就工作的技术性人才,比如软件类、机械类、师范等,职高的学生再找工作中也具备了不可取代的竞争优势;
第四,职业教育这个类型教育的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明确了本科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构成。而这种职高直本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为了学生出来能够立马工作填补各种岗位空缺。
《意见》的颁布是我国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发展路径中的重点一环,如何增强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使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也成为了教育建设的重中之重。
综上,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目标及各专业的培养标准,全国统一的专业培养计划和实施要求,全国统一的学生结业考试时间、方式、内容和标准,以及全国统一的经费来源,比如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经费由企业承担,在校培养期间的经费由州政府承担。将职业教育规范起来,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高职升本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其次,专业技术持证上岗,提高职业教育自身的技术含金量,获得更高的职业认可度。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并强调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职业院校开展的培训不仅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还要面向在校生,并提出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X证书的发布、考核与发证由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社会化机制招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来承担。用1+X证书取代职业院校行之多年的双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的重大变化。可以继续推行此类政策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改革;
最后,向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学习,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上的重要作用,资格证书全国统一,具有权威性;资格标准的开发过程以及培训过程都注意吸纳各方力量参与。这3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质量的监督与保障,但机制并不一样,德国相对来讲可能更多依靠行业机构,英国则依赖于职业资格体系自上而下的监控,如资格委员会监督证书机构,证书中心监督技能鉴定中心等,澳大利亚则更多依赖于政府机构,如澳大利亚专门设有国家技能质量与管理局。
国外经验对于讨论我国职业资格认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国外的职业资格是对从业者进入某个职业的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主要目的是解决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帮助雇主了解求职者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由于职业资格证书一般鉴定的是行业通用性技能,因此其可以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硬通货”,解决企业定人、定岗和定薪资的问题,促进技能劳动力的流动。在一些国家,如英国和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框架和学历资格框架之间实现有机衔接,相应的资格证书与一定的学历资格是对应的,可对等互通。
总之,政府要从源头严格把控证书供给质和量,确保职业证书的含金量;在职业教育中培育毕业生真正的实力;在市场上引导企业将聘用、定岗和薪酬等与之挂钩。这样才能获得认可,唯有真正的认可才能令学生在报考中趋之若鹜。
(作者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