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及发展趋势研究家庭结构 微观仿真 蒙特卡洛随机模拟 生命表 家庭政策

【摘要】:家庭是婚姻、生育及死亡等人口事件的载体,家庭结构的变化既受人口事件的影响,同时也对人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产生一定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家庭户规模来看,自1982年开始,历次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仅为2.62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0.48人。从结构层面来看,1990年以来,我国核心家庭比例缩减,直系家庭比例稳定,而单人户和残缺家庭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些变化趋势说明我国家庭结构朝着小型化、扁平化及多元化方向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动引发生育、教育、养老等传统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变化,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家庭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家庭结构变迁进行研究,力图厘清我国家庭结构变迁的路径,模拟2010-2035年我国家庭结构变迁趋势,并探讨家庭结构变迁带来的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与家庭结构发展相配套的社会政策建议。本文采用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法,以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基期数据,建立家庭微观仿真模型,对2010-2035年二十五年间家庭变化发展进行模拟。

模拟过程严格按照死亡-初婚-生育三个人口事件顺序,依次对样本进行模拟。模拟中的主要参数包括:存活概率、初婚概率、生育概率和立户概率。存活概率的推算和预测主要使用生命表方法和brass-logit模型生命表模型,通过2010年标准生命表中的存活概率推算预测期内其他年份的年龄别存活概率及死亡概率。初婚概率则是通过婚姻表的建立来推算15-49岁女性年龄别初婚模式。生育概率则是假定生育模式不变,通过孩次总和生育率的变化来计算孩次生育概率。立户概率是通过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对家庭成员离家立户的事件进行概率计算而来。采用python语言进行模型程序设计和调试,预测结果显示:(1)2023年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2024年人口出现负增长;(2)2010-2035年我国家庭户总数增加,平均户规模不断下降,2035年全国总户数达到58618万,平均家庭户规模下降至2.34人;(3)2035年,我国单人户数量将达到20718万,其所占的比例将在35%左右,立户水平提高是单人户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4)2010-2035年,我国夫妻核心家庭比例逐年上升,到2035年夫妻核心家庭数量达到17032万,在家庭户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为29.06%,而与之相对的是标准核心家庭规模缩减和占比下降;(5)三代直系家庭比例下降,2035年全国三代直系家庭数量下降至5414万,其在家庭户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为9.24%;(6)2010-2035年我国离婚率不断上升,离婚家庭数量明显增长。

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家庭结构变迁过程及特点对比发现,世界家庭结构变迁存在相同点,基本符合家庭现代化理论中对于家庭结构变化的阐述,即核心家庭成为主要家庭结构类型,家庭结构呈小型化、核心化及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离婚率升高、生育水平下降、老龄化趋势明显。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共性的同时,中国家庭结构形态演进有着自身的个性,最典型的便是核心家庭比例逐渐下降和直系家庭比例的稳重有升。因此既要重视共性的问题,从国际家庭政策中取得良好借鉴,又要从本国实际问题出发,针对自身家庭结构变迁的特点和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家庭政策的构建和完善,以促进家庭健康发展。从当前中国家庭结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借鉴国际经验,本文认为要从具体问题出发,从五个方面完善家庭发展政策,第一,针对养老问题,要从制度设计出发,做好失独家庭、单人户老年家庭、空巢老年家庭的养老服务工作;第二,针对适龄婚配问题,要严格控制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推动性别平等,同时科学设计适龄婚配服务政策;第三,针对生育低迷问题,要从生育群体的需求出发,完善生育配套政策,同时要重塑婚育友好型文化,建设婚育友好型社会环境;第四,针对家庭关系问题,要重视家庭关系建设,建立平等、民主、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关系重塑多子女家庭内部关系和多子女家庭养育文化;第五,针对高离婚率问题,要做好婚姻价值观的教育和婚姻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工作,并做好青年夫妻就业、子女教育等服务,提高婚姻稳定性。

上一篇: 智慧树知到《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章节测试答案.doc
下一篇: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强化人社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