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中国目前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是民生问题

中国目前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是民生问题

中国目前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是民生问题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源自利益结构的不协调,源自民众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进一步看,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是民生问题。就总体而言

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源自利益结构的不协调,源自民众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进一步看,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是民生问题。就总体而言,虽然中国目前存在着多种利益诉求,但相比之下,非民生方面的利益诉求不像民生问题那样迫切、突出,而且涉及面广泛。

勿庸置疑,中国现在正处在两个同时并存的时期:一个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在,中国没有哪个时期像现在这样发展如此之好;另一个则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即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没有哪个时段像现在这样社会矛盾如此之多。这种看法,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如果我们将目前一些比较重要的社会矛盾的起因归纳一下,就会发现,中国现在的重要社会矛盾几乎都是民生问题所引发的。劳资矛盾的主要起因是劳动者对于不够合理的劳动收入、不达标的劳动条件以及平等对待(如同工同酬)的利益诉求。贫富矛盾的主要起因是为数较多的中低收入者、低收入者以及贫困群体成员对于基本社会保障以及收入公正分配的利益诉求。干群矛盾的主要起因是民众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利益诉求。流动人口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的主要起因是流动人口对享有基本市民生活待遇的利益诉求。征地拆迁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的主要起因是被征地拆迁者对于合理补偿的利益诉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众越来越重视现实的生活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迅速被各个阶层广泛接受、认同。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中国民众对于现实生活的这种重视,其程度恐怕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前所未有的,而且中国民众对于生活的期望值往往要高于已有的生活水准,已不限于温饱型的生活。同时,应当承认的是,一个时期以来,出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这突出地表现在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正如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现在,“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等重要民生问题困扰着不少的社会成员。正因为如此,民生问题成为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至少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是这样。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民生对民众来说至关重要。民生问题对于目前中国民众的重要性,同1949年以前土地对当时中国民众的重要性相类似。

1949年以前,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社会(传统社会),绝大部分社会成员是农民。在农业社会,土地对于中国绝大部分家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绝大部分家庭的基本生计问题。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地结合,耕种土地,依赖农业,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土地不仅仅是社会成员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更是社会成员最为基本的生活资料。一个家庭的基本生计能否得到大致的保障,主要地取决于这个家庭是否拥有一块大致说得过去的土地。而在1949年以前的中国,人数相对较少的地主拥有着大多数土地,人数众多的农民却只拥有少数土地,因而大量社会成员的基本生计便难以得到保障,大量的社会矛盾也由此引发。正是通过土地改革,使得广大民众拥有了土地,其基本生计问题得以解决,相应地,由土地问题引发的严重的社会矛盾被消除,中国共产党也因之得到了中国民众的广泛拥护。

在中国现阶段,民生问题对于中国民众的重要性,类似于当年土地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对于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来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地已经分离,大多数社会成员已经没有土地,人们已经摆脱了依靠耕种养家的生存方式,而是更多地依靠从事非农职业获取必要的收入来支撑基本生计。问题在于,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条件下,社会变化速率很快,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过多,相应地,社会成员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诸如人生和职业方面的风险,并且,单靠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不可能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社会风险。这就需要国家以社会整体的力量,为每一个社会成员和每一个家庭提供基本的民生保障,如就业(失业)保障、社会救济、低保、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养老保障以及其他多方面的社会福利。在中国现阶段,民生问题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个家庭至关重要。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个家庭来说,只要得到了最为基本的民生保障,就意味着其基本生存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其发展就有了起码的平台,同时也就能够平等、有尊严地融入社会,参与各种社会事务。所以,中国民众目前最为在意最为看重的事情就是基本民生的保障。一旦民生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大量社会成员对于未来便难以预期,大量社会成员的发展前景就无从谈起。

正因为民生问题对于中国民众如此之重要,涉及面如此广泛,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民众最为看重的、最为基础性的、最为普遍的利益诉求,所以,这一问题一旦解决不好,就会加重加剧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全运行。同许多国家和地区相比,这是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一个很不相同之处。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基于时代的潮流和普遍的民意所在,只要我们拿出类似于当年进行土地改革的劲头来改善民生,使中国民生问题得以大幅度大面积的改善,就能够赢得民众的普遍认同和支持,就能够大幅度大面积地消除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从而稳住社会的基本面,确保社会得以安全运行,并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也会得到极大的巩固,我们党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至少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是这样的。

如何才能有效地改善民生进而有效缓解社会矛盾?这一问题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做很多事情。其中,中国现阶段的一项迫切任务,是亟需建立起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唯有如此,才能从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确保社会的安全。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是,要做到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重要目标任务,即初步做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低水准、广覆盖、有实效。从实际财政实力来看,中国现在建立这样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已经不是一个“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一个“想不想做”的问题。只要去做,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就能够顺利建立起来。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一旦建立起来,就能够大面积大幅度地消除社会矛盾,从而为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提供一个重要的保障底线。

美国、英国等国家建立民生保障体系的时机对于我国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比如,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给美国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1935年,以制定《社会保障法》为标志,美国开始系统地建立民生保障体系,社会矛盾得以有效缓解。英国则是从 1945年开始建立系统的民生保障体系。我们国家现在的人均收入和公共财力,远远超过了1935年的美国和1945年的英国。面临着种种有利的条件,就建立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而言,我们国家应当、也能够比当时的美国和英国做得更好。

上一篇: 金日成的功绩:领导朝鲜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社会主义国家
下一篇: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