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
前言课
一、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
1、经济活动有哪些环节?
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
2、各环节在经济活动中居何地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交换是经济活动中的流通过程,
分配是经济活动中的中间环节,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交换、分配、和消费对生产又具有反作用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2、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要性)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3、如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立足于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要集中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全称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是什么?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
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什么是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5、什么是协调发展
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6、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两方面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什么是生产力?
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物的因素
劳动对象
2、什么是生产关系?
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
各个社会集团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形式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怎样?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二、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1、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劳动者的劳动
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资本(分为货币形态、商品形态和货币形态)
经营管理——联结性要素
2、劳动者的劳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的智力和综合素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愈显重要; 3)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3、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土地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
生产关系的内容
构成社会生产
的基本
要素 实体性要素
2)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溯到土地
3)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稀缺性)。
4、资本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资本是一种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5、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3)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作用日益突出。
6、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2)节约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3)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使经济增长可持续进行。
7、经营管理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营管理是对其他要素其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是企业家提供的一种特殊的复杂老师,被称为“企业家才能”
2)经营管理要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经营管理要素还影响到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三、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
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应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2、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传统工业化道路?什么是信息化?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传统工业化道路是自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开始的世界工业化进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二百年间铸造了几十个工业化国家,先后有英、法、德、美、日等强国通过工业化而崛起。是以大量人力或资本的投入为特征,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突出问题的工业化道路,被称为传统工业化道路。
信息化就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现代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3、什么是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4、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什么?
1)科技含量高。
2)经济效益好。(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也是一国能否实现工业化的根基所在)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它是重要特点)
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高好低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5、我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要性)
传统的工业化是以大量的人力或资本投入为特征,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它带来的突出问题,我国要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不能走原来的老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这是在全面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通过对国内外工业化经验的总结,顺应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大趋势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6、新型工业化的标志是什么?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7、信息化与工业化是怎样的关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
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联动和相互促进,是我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四、经济增长的统计指标:GDP
1、什么是GDP?(中文: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一个国家的GDP,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2、统计GDP有何意义?
1)一国(或地区)GDP的总量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2)人均GDP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3)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3、GDP存在哪些不足?
1)闲暇生活带来的愉悦无法统计、家务劳动难以统计,烟草损害健康却统计进去;
2)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没有被统计等。
4、什么是绿色GDP?
绿色GDP,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绿色GDP=GDP-环境污染等造成的经济损失
5、
相同点:
①都是“净产值”,或者说是“最终产品”
②统计的都是社会各行各业创造的价值
五、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1、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也可以表述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
1)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4)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3、怎样才能使每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必须依靠一套有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共同组成的行为规范体系。
内部因素主要指人们的道德自律能力和守法习惯,外部条件主要指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
4、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政府担当者什么角色?
1)宏观经济的管理者,指挥者,社会经济活动的大方向
2)直接掌管着一定的社会经济资源,用来向社会大众提供各类公共物品和服务。
5、为什么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1)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科学化、规范化会使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有良好的态势。
2)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科学化、规范化还能使政府把手中的经济资源用得更好,更有成效。
6、社会积累有什么重要作用?
社会积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只有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7、社会积累基金主要来源于哪些渠道?
1)政府的财政渠道;
2)企业的利润留成;
3)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8、社会积累基金主要用途是什么?
用于扩大生产
用于国家行政、科教文卫、国防等部门的基本建设
用于应付意外事变、自然灾害的物质贮备。
9、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关系怎样?
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是密切联系着的。发展生产是改善生活的物质前提;改善生活则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让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10、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一、个人可支配收入
1、只要是个人收入,都可以由自己任意支配(消费)吗?
不可以。因为: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
2、个人可支配收入可以用于消费,也可以存起来供以后消费吗?
可以。因为: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3、储蓄有哪些形式?
银行储蓄
储蓄(购买股票、债券等)
藏在家里
贷款消费(负值)
4、决定和影响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有哪些?
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
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消费占收入的比重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如“笑脸”即“U”字)
3)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
二、适度消费
1、什么是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是说消费水平问题)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怎样?
1)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适度消费有何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生活质量
1、决定和影响生活质量的有哪些因素?
1)消费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2)与精神消费状况有关
3)与闲暇时间的多少有关
4)与生活环境有关
2、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消费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但它们不是一回事,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改善生活,不能只注意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水平,还应完善消费结构、注重精神消费、增加闲暇时间、改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生活质量。
3、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吗?为什么?
要。因为
1)提倡艰苦朴素不是反对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是提倡“禁欲主义”,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浪费。
2)艰苦朴素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良品质。
3)提倡艰苦朴素,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合理消费
1、两个概念:
1)什么是合理消费?
就是在一定消费水平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以提高消费的效益。(是消费结构问题)2)什么是消费结构?
消费支出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
2、消费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成哪些类型?
1)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2)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
3)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4)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
5)衣、食、住、用、行。(最直观、最便于统计)
3、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怎样?
消费结构不断地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1)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2)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3)非耐用消费品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4)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5)消费结构的进步还表现在是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4、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消费水平的提高。
5、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6、什么是恩格尔定律?
人们把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称为恩格尔定律。
7、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100%
8、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表示(反映)什么?(恩格尔系数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因此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9、消费的弹性和刚性是怎么回事?
有些消费支出项目不论它们的价格和家庭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们对他们的消费支出都差不多,这些项目的弹性比较小,具有刚性。
(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属于刚性消费。)
反之,有些消费支出则与家庭收入的增减以及这些商品或服务本身价格的升降关系比较大,即消费弹性比较大,不具有刚性。
(非必需品的消费属于弹性消费。)
10、消费弹性和刚性是由什么决定的?
消费弹性和刚性归根到底是由不同消费项目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同决定的。消费需求弹性小的项目的重要性,要大于弹性大的项目。
11、如何正确对待消费的弹性与刚性?
在安排日常生活消费时,首先要保证那些需求具有刚性的,也就是弹性比较小的项目,然后在根据支付能力安排那些需求弹性较大的项目。这样可以提高消费的总体效益。
五、消费心理
1、健康的消费心理有何意义?
消费行为是受消费心理支配的,健康的消费心理有助于帮助消费者实现合理消费,提高消费效益。
2、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有哪些危害?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会导致不良的消费习惯,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消费的总体效益。
4、消费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有哪些?
1)冲动购物
2)缺乏自制力
3)将购物作为宣泄情绪、疏解心理压力的手段
六、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怎样?
1)消费者是货币的所有者,经营者是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消费者总希望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物美价廉,经营者则希望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价高利多。
2)没有经营者,就没有可供消费者消费的对象;没有消费者,经营者就无法经营,更不可能实现赢利。
可见,二者之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但一般来说,经营者处于强势地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2、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1)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2)消费者一般是个别消费的,而经营者多数是有组织的法人。
3、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何意义?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4、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并理解其基本含义。
①安全权(人身和财产不受损害)
②知情权(知道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和交易条件,是实现其他权益的重要前提)
③选择权(自主选择自主决定权)
④公平交易权(遵循公平原则)
⑤受尊重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得到尊重)
⑥获得赔偿权(权利受到损害时有权要求赔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