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思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思考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述,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方向相契合,是中国人民文明建设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人民群众充分的认同、理解,才能形成一种有效的治国治民政策,因此,强化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理论分析

(一)理论概述

社会主义的认同机制,是社会中一种较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其内涵主要分成两个层面,其一为个体层面,其二为社会层面。就个体层面来说,认同为个体对于社会角色与社会身份的一种理性认知,是个人对于社会的认识;而就社会层面来讲,认同则表现为对集体成员的信仰、情感、价值观念的认同与分享,该种情感支配会对社会凝聚力产生直接的影响[1]。通常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的长远发展中,是衡量一个民族、国家经济与制度的主要标准之一,它本身特有的意识形态,会对整个民族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而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确立社会核心价值观又需要符合社会本质、社会特征。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同样也是根据社会价值观、从属价值观加以确立的。纵观历史不难发现,无论是哪一国家与社会,都有属于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念。在管理整个国家事务时,社会统治者通常会通过宣扬民族社会核心价值观来实现统治,该种统治,便是以社会号召以及社会引导的形式,来强化社会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在充分体现出社会发展基本原理的同时,还充分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公正、民主、和谐等价值观念。

(二)观念研究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机制、认同路径,一直都是各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而从研究路径来看,主要分为主体论、介体论与层级论三个方面。1.主体论。持这种观点的研究学者主要是从两个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进行了概述:其一是从群体共识的构建视角为基准点,构建一种认同实存群体;其二是以群众所需满足的要求作为主线,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蕴含的认同机制建设充分地融入到中国的特色社会建设中来,从而真正实现“五位一体”。2.介体论。学者们主要认为在新型网络社会环境下,构建并实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其实践的方式表现为党在意识形态上的路径探索,通过构建全网络法律法规等诸如此类的平台,来完善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网络行为规范,关注BBS论坛、博客等媒体的网络舆情,并强化网络信息方面的监管。3.层级论。学者们主要认为需要从不同的层面来建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在层级论上,首先要从不同层级的主体培育上出发,提出相关构建路径,从国家、社会与学校这三个层级培育主体为主要的出发点,以突出优化顶层设计,并重视制度建构,形成崇德向善的氛围,进而增强价值观的教育。对不同的层级,提出不同的构建路径模式[2]。与此同时,强制也是强化认同的第二大层面,其认同教育、强制落脚在于个体成员习惯的培养上。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构建

(一)传播机制构建

传播机制是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基础,通常由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人员、接受者几个要素组成,是被多数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效、科学的传播机制能够让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价值、思想、理念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将抽象、难于理解的思想内容转变为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的实物,进而把政治贯穿于教育机制中,进行广泛的传播。而从传播内容来看,核心价值观要予以高度的凝练,并对其含义加以阐述才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及理解[3]。因此,在构建传播机制时,就需要完善核心价值观中的大众化解读机制,从而把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价值与思想,让所传播的内容更加通俗化、平民化、具体化。而从传播者、传播方式来说,当前的思想文化传播俨然已经进入了一种所有人向所有人的即视感,尤其在当前新型社会的发展下,原有的抽象传播形式、线性传播形式已经被打破。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新兴媒体方面的建设,并在建设过程中重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新型网络培育的形式来充分发挥出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从而大大提升信息透明度,进一步拓展覆盖面,让这种新颖的传播渠道被更多的人接受和使用,不断提升新媒体在核心价值观传播上的公信力。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人民为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要接收者,其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复杂化,在客观上对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传播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满足此种要求,就需要寻求一种正确的表达形式,并注重传播路径、传播形式上的创新,把价值观的认知导向与信仰建构充分结合起来,利用主渠道灌输与全方位渗透等手段,进一步提升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的高效性。

(二)利益机制的构建

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发现,价值和利益是密不可分的。相对来讲,利益是价值的基础,反过来价值又是利益的反映。而从深层根源上看,价值认同是一种共同的利益机制。价值认同是当前社会中最为基础的引导机制,价值与利益两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密不可分[4]。社会主体从本质看,主要由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利益构成。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共同体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个人与集体、国家和谐与发展的精神所在。而满足群众的需求与利益,是群众价值的选择和追求动力。因此,要构建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进而鼓励并支持社会群体,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进而更好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例如:构建国家荣誉、慈善救助、见义勇为奖励法、企业信用档等,通过激励与惩治相互融合的形式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让群众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而在构建利益机制时,也要建设道德治理机制,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了解群众内心的真实诉求,并找出问题所在,把握准确思想上的共鸣点,以群众的利益交汇点为切入点,让利益机制更具有贴近性、更加对象化。利用道德自律与内省来发挥道德引导作用,从而构建社会核心价值的独特优势,并通过利益的引导,来更好地构建社会保障机制,并完善社会矛盾协调机制,进而促进社会共同利益得到增进。

(三)保障机制的构建

社会保障机制为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因此,只有将社会保障机制融入到社会发展体制中来,才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以免形成不良社会现象。所以,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价值构建中,用保障机制将价值观转变为一种制度精神,通过制度上的保障贯穿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民生中,进而确保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形成一种高效的治国治民政策。通常来讲,保障制度的表现形式,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制度保障上的宏观表达;而在微观上,社会核心价值观保障机制,要充分融合到社会的不同领域与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中,通过对其进行日常制度管理,制度调整,进而实现真正的融入;此外,还能够对日常干部予以教育培训、国家性教育,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对广泛的人民群众进行高效引导,进而确保每个公民都可以在相应的场合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充分展现出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行与优秀的道德水准,让群众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社会条件之下认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四)榜样机制的构建

榜样在普及、宣传社会核心价值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榜样示范机制主要是通过先进榜样示范作用来对群众进行思想、行动上的感召,使其积极学习、践行社会核心价值。通常,榜样都来自于人民群众,贴近群众的生活,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可信度,能够赢得人民的尊重,进而带动群众争相学习。榜样通常会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力量,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内涵,并以真诚的情感来引导群众,形成新的社会风尚。而要构建榜样示范机制,首先,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并体现出党员干部特有的政治本色,用其廉洁的品质与示范力,来感染和带动群众;其次,要深入挖掘各个行业的典型人物,通过其优秀事迹来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社会核心价值的意义;此外,还可以通过打造多样化的舆论平台,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力量,以营造出一个良性的舆论生态,让社会舆论监督、宣传力度得到大大提升,进而强化群众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其价值机制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准则。当前,在社会主义的飞速发展之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得到了新的概括与凝练。而要确保核心价值被广泛的社会群体所接受、理解,就需要构建认同机制,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到每一个人民的心中,真正体现出核心价值的意义,进而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上一篇: 为什么说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下一篇: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背景、内涵、意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