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现代公民所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现代公民所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现代公民所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需要强调的是,一方面,作为一种理想价值诉求的社会主义友善,它在行动中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心行一致,即要求行为主体发自内心地爱护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另一方面

价值观的社会性_社会价值观_价值观社会观

友善是一种对他人尊重、宽容、关爱和帮助的道德素养,是调节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语境中,友善的内涵通过尊重、宽容、礼让、关爱和互助等价值要素体现出来。

价值观社会观_社会价值观_价值观的社会性

第一,尊重是友善的第一要义。尊重是社会成员之间相处的一种最为基本的要求。人虽然有年龄、性别、外貌、种族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真实意义上的尊重,是以社会的平等、公正为基础的,其基本内涵在于承认人格的平等性和对等性,即承认他人是与自己一样独立的个体,有着与自己一样的各种情感和价值诉求。就当下社会而言,在同一社会体系中的合作共生是人与人之间最为基本的存在状态。人与人之间总是以各种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存与合作,每个人也正是在这种合作与共生关系中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所以说,不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处于何种社会地位,人与人之间都应当且必须学会相互尊重,即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厚待、体贴、庇护他者的情感和价值诉求。只有这样,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才可能得以有效建立,个体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期待也才可能得以顺利实现。故而,尊重是公民之间友善相处的最为基本的前提,是友善的第一要义。

第二,宽容、礼让是友善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真诚地理解别人的处境和难处,以宽容之心来对待别人的错误与不足,并努力学会在内心深处接纳与自己生活方式不同的其他社会成员。这是因为,从社会关系角度而言,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社会性、共生性,人类只有在共生互助中才能彰显人性之美,并使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宽容是友善中最难达到的要求,它要求原谅他人的无心过错甚至是故意伤害,这就需要更高的道德修养,将心比心,视人如己,以善良的心去解读他人、原谅他人。

第三,关爱和互助是友善的理想性诉求。友善是爱的真切表达,是人们在处理现实的人际关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善良行动。它促使人们尊重他人、接受他人,并在现实的交往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友善是一种善良意志,更是一种行动中的友好善意。它是人们主动去做当做之事的德性和能力。就日常生活而言,平等待人容易做到,对陌生人予以理解、尊重与宽容也不难做到,因为这些都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和太大的代价,只要有善意的态度就可以了。然而,关爱和帮助他人就需要道德主体超越自我利益,向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这种超越个体自身利益的友善表达,是以公正的社会氛围和崇高的道德素养为前提条件的。

价值观的社会性_社会价值观_价值观社会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上的友善所包含的关爱和互助,既体现友善的广泛性,也体现友善的理想性;它是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协调统一,也是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体现了个体的善良意志,同时也承载着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群体性的价值诉求。

需要强调的是,一方面,作为一种理想价值诉求的社会主义友善,它在行动中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心行一致,即要求行为主体发自内心地爱护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友善绝不意味着对不道德行为或观念的漠视和纵容,而是在共同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之内对人们的多样性文化和需要的包容。

植根于仁爱道德的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要求人们能够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这对于帮助人们提升道德素养、认清道德善恶界限和个人权益边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友善价值观还能在社会成员中传递友爱和真情,并指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真诚地对待他人,自觉自愿地履行对他人的责任和承诺,为社会成员的和睦相处提供强大的情感基础。

作者:黄明理,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建红,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热点推荐

公开征求意见!申请暖气停供,或将支付供热费用的15%

沈阳这4家国企面向全国聘副总!招聘条件是什么?薪酬怎么定?

金奖!这群沈阳娃太厉害了!“国际沈”闪耀维也纳“金色大厅”!

上一篇: 开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需什么条件
下一篇: 2020年甘肃省社会工作师考试: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的要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