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社会保障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也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有关。
面对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事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中国社会自古便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比如,“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对于社会的稳定、公平、健康可持续发展来说,对于个人的生存、自由且全面的发展而言,社会保障不可或缺。
2023年,由21位知名社会保障领域专家学者评选出了2022年度中国社会保障十大事件,旨在从学界的视角对我国社会保障领域发生的年度重要社会保障事件进行评选和排序,以全面、客观、理性地反映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进展。
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2.《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3.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先行城市(地区)启动实施
4.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各项政策落地实施
5.全国社保系统助企纾困扎实推进一揽子政策
6.扎实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构筑社会保险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7.药品集采价格大幅降低,跨省异地就医新规出台
通览这10大事件,我们可以概括出社会保障的作用路径。
一是社会保障能够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二是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发挥社会互助功能,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和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的在社会保障中承担主要责任,登录人社部门、民政部门的官方网站,我们可以获取到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社会保险是核心。
政府、单位、个人共同筹集资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社会救助最悠久。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如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救助最悠久。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如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优抚最高层请参照幻灯片。
社会优抚更特殊
国家和社会对军人以及军烈属等特殊对象进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特殊社会保障。
比较这三种主要的社会保障形式有哪些不同点?
一是面向的人群不同,二是社会保险是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三是社会优抚主要负责部门是退役军人事务部。
师生共同讲故事,那张陈红军和家人的全家福,让我鼻子一酸。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牺牲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4位烈士的壮举,深深震撼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当月评定烈士,隆重迎回安葬,烈士褒扬金和抚恤金,全部发放到位。
陈祥榕烈士母亲一直在外地打工,为照顾其生活,屏南县为其提供工作岗位。烈士姐姐原在福州某单位见习,当陈祥榕牺牲后离职回原籍照顾母亲,当地妥善安排了工作。
漯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协调解决王焯冉烈士的妹妹在漯河市第一中专就学、实习问题。河南有关部门还帮助肖思远烈士家庭依法维权。
陈红军牺牲时,妻子已怀孕5个多月。因她已落户西安市,陕西、甘肃两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密切配合,为烈士妻子提供周到的孕产期服务。得知烈士妻子为声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协调她到西安音乐学院教师岗位工作。2020年10月25日,陈红军烈士的儿子出生后,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及时跟进服务,协调相关部门将烈士的孩子落户在西安市。
这些是抚慰,也是褒扬。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的人情味。
面对社会保障这份世界级难题,中国政府是如何应答的?
2016年,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表彰中国近年来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就。
这项大奖是对某一个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做出的非凡承诺和杰出成就的世界性认可。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这个奖项。国际社会保障协会主席斯杜威表示,这将进一步鼓励全世界各国政府关注并学习中国经验,以惠及本国人民。
假如你是人社部相关工作人员,请你代表政府向世界各国同行分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中国经验。
示例:为积极应对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努力方向,努力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份初心:社会保障成为基本制度安排。
两大支撑: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推动社会保障。
自主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保之路让人民共享。
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果不算中国,全世界社保覆盖面只有50%,算上中国就达到61%。”
但要适应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社会救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生存权的基本保障,体现了国家职责。生存权和发展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获取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这一点,从根本上区别于旧社会“皇恩浩荡”的社会保障。
我在读大学时,参加过一次资助的会议,发言人说:“受人资助不是低人一等,而是国家有爱,人间有情,己身有幸。”
我把这句话讲给大家,再补充四个字:于法有据。
结合这三张官方统计公报的图表,我们思考如何用好社会保障资金?
一是要保障公平。
缩小贫富差距,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更多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确保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其社会保障的权益。
二是要持续适度。
社会保障支出的规模和占比都在提高。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社会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是要权责清晰。
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法定权利,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资金的筹集涉及到政府、企业和个人,明确各方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一位同学在课堂上提出: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我在课前正好查到一些资料,对他的看法表示了肯定,答复如下: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之义,并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发展。
现代社会保障天然地追求公平与共享,其本质应当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私有制追求的是个人财富的积累,而社会保障则属于强制性共享机制,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创设社会保障制度,恰恰是增进了社会主义元素。
应当看到,正是这种天然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强制共享机制的建立与发展,才使资本主义得以延续。
往期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