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一场“超验主义美学”之旅:“誌屋里的桃花源”

一场“超验主义美学”之旅:“誌屋里的桃花源”

一场“超验主义美学”之旅:“誌屋里的桃花源”一场“超验主义美学”之旅

桃花源社会风气_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_桃花源的社会状况

桃花源社会风气_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_桃花源的社会状况

周力艺术项目“誌屋里桃花源”展览现场

“天地生物之心,就是一切‘桃花源’的源起。”艺术家周力曾经在对于“桃花源”系列作品的自述中这样说道,她所提到的“天地生物之心”,源自于宋代理学中所讲的“仁者天地生物之心”,意为天地万物所共同拥有的、可以分享的活力,便为“仁”。“仁”是万物的根基,是生命力的根基,而“桃花源”在这里,便是“仁”的存在。

周力的最新艺术项目“誌屋里的桃花源”于11月7日在誌屋上海开幕,展览围绕着周力的长期个人项目“桃花源”展开,进一步探索艺术家面对自身经历的感知,为公众提供了一窥艺术家将内心所感与创作相融之后的成果。“展览希望营造一种纯粹的诗意,让观众沉浸在充满活力的艺术之境,从宏大回归到人本,在这个充满情感和沉思的空间里,细心体会一笔一迹。”展览策展人邵忠在前言中这样写道。

桃花源·游园

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_桃花源社会风气_桃花源的社会状况

周力,《心原-桃花源之十七》,2018年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汤显祖笔下的游园景致,在周力创造的这场“桃花源”中似乎也能窥见一斑。展览以一件长6米的大型绘画作品《心原-桃花源之十七》作为这场桃花源旅程的起点,在同一展厅中并置的是一件圆形的桃花源草图一件六边形的桃花源草图,它们被放置在展墙上的高度,与观者的平均视线平齐,因此圆形和六边形的画面在展厅中的出现,也为观众营造着一种漫步于中式园林之中的感受,当他们伫足在六边形和圆形的画布面前时,像是站在中式园林的花窗前,透过花窗窥见窗外虚虚实实的园景。窗沿所框出的窗口,像是人们从内而外观看世界的通道,是感知外部世界的蹊径,也如这场“桃花源”所聚焦的,人对生命与自然的个体感知,艺术家在创作中表述,观众在观看中回应。这也回应了策展人邵忠笔下所写的:“展览希望能反映出艺术家的心境与生命的印记,为观众构筑一个令人向往的生命“神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誌屋里的桃花源”是一场“超验主义美学”之旅。”

桃花源的社会状况_桃花源社会风气_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桃花源社会风气_桃花源的社会状况_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周力艺术项目“誌屋里的桃花源”展览现场

周力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说道,观众在整场展览中的体验“更像是一次游园”。由城市空间、由展厅外部的两个橱窗的灯光线条所代表的都市形象,进入一个名为“桃花源”的花园之中,来自艺术家不同创作形式的作品,则是她对于这场“游园”活动所塑造的多种形态。

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_桃花源社会风气_桃花源的社会状况

周力,《〈桃花源记〉抄写》,2023年

周力的手札作品《〈桃花源记〉抄写》与漫步中式园林的线索作出回声,这是周力对于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的书法抄写作品,面对抽象的文字,周力使用了工整的方式去抄写,为了形成抽象挥洒与具象克制之间的反差。书法习作作为一种传统的文人习惯,也在这里回应着园林的意境,诉说艺术家的书写习惯与绘画之间的缕缕关联,周力长期以来都保持着书法习作习惯,书法中所讲究的一气呵成,离不开一种精确的落笔控制,而这种精确也被她延续至绘画中对线条的严密把控。

个体的心境,生命的感知

如果说绘画作品是周力面对“桃花源”这个意象时所叙述的内心感受与情感,是艺术家的个体与外部联系之后所产生的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力的感受,她在绘画中将这种感受转译为多层次的画面,转译为线条、色彩与面的种种结合,那么对于《桃花源记》的抄写,则像是将这些感知具体化、具象化至文字的过程。从吸收文字开始、到抽象的绘画表达,再到书写的文字重述,而当被问及这一过程是否是对“桃花源”这一意象更加具象的体会和表达时,周力说道:“行为是具象的,但意境是抽象的。”

桃花源社会风气_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_桃花源的社会状况

周力艺术项目“誌屋里的桃花源”展览现场

“桃花源”这一意象在周力的创作思考中从来不是所谓“世外桃源”的存在,反之,它不存在于外部世界,而是存在于每个人内心。这个解读无论是在2022年坪山美术馆举办的周力个展“桃花源·迹”时,还是在2023年,仍然处于疫情余震中的现在,仍然未有改变。在周力看来,每个人本身,总是要有如“桃花源”一样的,让内心安定的岛屿来作为支撑点,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回应着中国古代哲学家们所探讨的“心”,可能是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所说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也如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本场展览策展人邵忠也在展览前言中这样谈及展览与心境的关联:“‘桃花源’源自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这里说的不是物理层面的人与环境的关系,而是人在自然里协调自己的心境和心智。”位于二楼的大型回形装置,由代表着生命力的粉色构成,周力谈到:“当观众步入空间,像是走入自己充盈的内心世界。”

桃花源的社会状况_桃花源社会风气_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周力艺术项目“誌屋里的桃花源”展览现场

抽象的凝结,具象的物质

桃花源的社会状况_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_桃花源社会风气

周力,《雨》,2020年

被放置在地面的名为《雨》的雕塑作品,一滴水滴悬在空中降落未落的形态被艺术家捕捉,“水”在周力的创作中,是经历了抽象的感知和凝视之后凝结成的具象存在。周力在2020年-2022年之间举办了三次大型个展,这三场展览也被称为“疫情三部曲”,是一条持续性的探索路线,都关乎对于人与自然的联系和相处,从在没有春天的时间点,画出一个春天的“格林迷踪”,到在破败外部环境下寻找内心疗愈的“桃花源·迹”,再到找到与自然共处方式的“水与梦”,周力认为,“格林迷踪”与“桃花源”所探讨的是更具备精神性的层面,而“水与梦”则回到了更加具体的物质——水。“心境的意象一直存在,是创作的支撑,而水则是能够具体表现意象的媒介。”她说道。

桃花源的社会状况_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_桃花源社会风气

周力艺术项目“誌屋里的桃花源”展览现场

学者许晟曾在文章《周力的“水与梦”》中这样写道:“周力的创作则是以抽象的‘水’本身为凝视和感知对象的。她所描绘的‘水’并不是雨水,河水,或者海水,而是包含了《周易》所说的‘坎’(雨水或水气)和‘兑’(江河湖海的水)的,那个如深渊般,只有边缘可以被看见的‘水’。”

处于疫情的特殊时期之中的周力,在观察自然、接触自然的过程中感受自然中生命绵长的力量,摸索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在废墟之上构建桃花源,而在现在这个看似已度过特殊时期的当下,对于周力而言,目前她更需要探索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平静。“我觉得艺术给我一种力量,让我能够支撑,能够积极地看待未来的生活。”在谈到后疫情时代的创作状态时,周力说道,面对着被改变的全球格局和个体的消极经历,创作变成一个支点。

桃花源社会风气_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_桃花源的社会状况

周力艺术项目“誌屋里的桃花源”展览现场

展览进入尾声,《桃花源-花园之二十》和《曼陀罗》两件来自2023年的绘画作品在回形展厅中低语,走过了抽象的桃花源意境,感受过具象的情绪表现后,曼陀罗是结尾,也是一场新旅程的起点,它是更加形而上的“心中宇宙图”,洞察幽明,超然觉悟,幻化无穷。

她在画自己,也在画我们‍‍‍‍

周力在2013年那一年每天在手机上画一幅自画像,总共画了365天,她在重复性的绘画中找到一种自画像的表达方式,没有面部特征,只有线条和轮廓。到后来,这个人形的轮廓开始被转化为雕塑,在画布上出现,人形轮廓被抽象成为发散的线条,分部在画面里。人形轮廓是艺术家取自榆林窟中最美水月观音的壁画中的形象,随着它在其他作品中的出现,其所指代的含义也从艺术家的自我体现,扩散至更广泛的范畴内,指涉着任何人。

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_桃花源社会风气_桃花源的社会状况

周力,《自我塑像》,2021年

作品《蒙娜丽莎》被放置在一楼的橱窗,这是艺术家在2022年所创作的作品,在人形轮廓的灯带外部,艺术家加上了一个形似来自西方古典绘画的金黄色画框,周力谈到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时提到,在一次偶然中,发现自己曾经创作的自画像与著名的达芬奇绘画《蒙娜丽莎》相像,因此采用这种方式来回应着这件著名的作品。“这件作品在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代表了多层寓意,这个女性的形象,在那个年代意味着什么,到今天又意味着什么?”她提问道。镜面的画框使观众在望向艺术家自画像的同时,也看到自己,由此透过镜面看到的是一个关于“我们”的画面,而不仅仅是某一个人,但无论画中的人身份何如,“人”的存在在这里都是永恒的。

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_桃花源的社会状况_桃花源社会风气

周力艺术项目“誌屋里的桃花源”展览现场

无论是自画像,还是其他意象的作品,周力都以心境为载体进行传达,她的绘画从个人经验出发,从那些对她产生着具体体会、真实的东西出发,然而绘画的起点可能是个人的,但是最终所传达的体验却总是可以与他人有所关联,关乎每一个人。这些东西可能来自于她曾经旅居海外的经验,也可能来自于她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研读和感知,她也曾经在采访中说,“我不太去区别东西方,它只是一个概念。艺术是自然生成的。”

因此在誌屋的这场展览中,我们能够看到书法、园林,也能够看到古典主义画框、蒙娜丽莎,但是这些元素在周力看来,它们“大而不同,但不违和。”这种观点也能反映到对当下生活的态度中,正如她所说的,“在一个越卷的时代里,越应该开放,越应该交融。”

撰文/林佳珣

正在展出

周力艺术项目“誌屋里的桃花源”

誌屋上海

上海黄浦区八号桥创意园

展至2023年12月24日

上一篇: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
下一篇: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