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

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

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本文集汇聚了陆学艺先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中国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社会建设以及社会学发展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学角度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文集汇聚了陆学艺先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中国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社会建设以及社会学发展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学角度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思考,绝大多数为正式发表或公开讲话的内容。陆先生不幸于2013年5月13日溘然辞世,还没来得及看到自己的第二部学部委员文集,不禁令人为之泣然叹惋。文集中多数文章由陆先生生前亲自选定,文集的基本元素和主题思想陆先生都已审阅过。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陆先生倾注于中国“三农”问题研究,提出过许多真知灼见和政策主张,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都很好地体现在他的第一部学部委员文集(2005)以及先后出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9)、《“三农”论》(2002)、《“三农”新论》(2005)、《“三农”续论》(2013)等6部“三农”专著和文集之中,值得所有关心中国“三农”问题的人们认真体会。陆先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负责人后,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国面临的社会现代化建设问题和挑战,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为中国的社会发展、社会建设以及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与全国广大社会学研究人员携手合作,发起组织了大规模的百县市和百村调查,出版了一批有相当价值的学术成果。

他从研究当代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入手,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提出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研究框架,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探究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系统地考察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体系及其发展变化,发现目前中国社会结构发展滞后于经济结构发展约15年,并深入分析了导致这种滞后的深层次原因。所有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比较深入地厘清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据。陆先生晚年敏锐地认识到,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有鉴于此,他深刻地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转折时期,今后二三十年内,加强社会建设应当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战略重点。他认为,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或者就是社会现代化,其核心是调整和优化社会结构,不断壮大社会中间阶层,目的是使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他看来,加强社会建设要分阶段、有步骤、有组织地加以推进,为此,他提出当前中国亟需推进社会建设的九大主要任务内容,包括改善基本民生、发展社会事业、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发展、繁荣社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社会规范、改革社会体制以及调整社会结构。

以上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先后主编的四部研究专著之中:《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2002)、《当代中国社会流动》(2004)、《当代中国社会结构》(2010)、《当代中国社会建设》(2013)。陆先生非常重视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为推进社会学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不遗余力,奔走呼号。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殚精竭虑完善学科体系布局,为社会学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学科基础。他开创了以项目合作方式为各地社会学研究机构和高校培养社会学人才的新思路,并为此精心策划,全力组织实施。他担任北京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期间,创建社会学学科,确定以社会建设为特色的办学方向,培养学术人才,组织科研攻关,服务社会实践。他联合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向中央提出建议,加大对社会学建设发展的扶持力度,壮大社会学学科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得到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肯定和批转执行。他还自筹资金,率先在中国社会学界成立首个社会学发展基金会,奖励社会学优秀成果,奖掖社会学优秀人才,促进社会学学科发展。本文集一共收集了陆先生的38篇文章,大体分为四大部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12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8篇,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10篇,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7篇。每个部分内容均按照文章发表的时间顺序进行编排。本文集的出版不只是为了缅怀陆先生的学术贡献,更重要的是为了汇集陆先生在这些重要学术领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来激励中国社会学研究,为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学术思想和智慧。编者2013年8月

上一篇: 生态农村
下一篇: 捍卫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