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数学模型预测社会观念结构变化

数学模型预测社会观念结构变化

数学模型预测社会观念结构变化数学模型预测社会观念结构变化计算机能预测舆论动向吗?欧洲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数学模型,探讨社会观念结构如何通过个体间的互动而演化。模拟实验显示,人们彼此影响的程度

数学模型预测社会观念结构变化

计算机能预测舆论动向吗?欧洲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数学模型,探讨社会观念结构如何通过个体间的互动而演化。模拟实验显示,人们彼此影响的程度,以及个人具有的社会关系数量,是决定社会观念结构的两个关键参数。这一模型也可能用于预测现实。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欧洲物理快讯》(Europhysics Letters)上。

此模型是一个网络,模拟的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社会关系网。模型假定人人都会受到其接触的人的影响。个人由网络中的结点代表。结点的值可以是1,也可以是0——相当于在某议题上持赞同或反对意见。随着时间演化,人们的观点可能会改变,结点也要重新赋值。比如A结点在某时刻的值为0,在下一时刻,它的值有可能发生变化。变化规则是:在和A点连接的结点中,如果超过一定比例的结点的值相同,则A结点的值也会趋同。临界比例叫做“滞后参数”,它必须大于50%。若“滞后参数”为80%,意即:如果某一时间,A先生的伙伴有超过80%赞同某提案,那么在下一时间,A先生便会“从众”,也表示赞同。

包含有不同观点的个体的社会,在“从众”的规则下,将如何演化?模型运行结果显示,系统的最终状态,依赖于滞后参数和单个结点连接的结点数目。或者说,依赖于个体不愿从众的程度及个体的社会交际广度。

首先,若滞后参数增加,已形成共识的区域就会动摇,会出现持不同观点的人混杂的局面。换句话说,个人越坚持己见,社会越容易实现各种观点的“大杂居”。除了“混杂”外,还有一种状态称之为“隔离”:群体内部拥有共识,群体之间互动很少。增加“连接度”这一参数,会使系统从隔离状态转变为混合状态的速度变快。或者说,个体平均拥有的社会关系越多,社会越快地呈现出观念的“大杂居”。一个拥有高连接度(超过10)的系统非常快地从隔离社会转变为混杂社会。而拥有较低连接度的系统则混杂得更慢,而且可能永远无法充分混杂。

另外,系统“陷入停滞”时,会随机调整结点间的一些连接——象征个人的社会关系有所变动。如此一来,模型更加贴近现实。

研究者之一,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斯蒂芬·特纳表示:“从我们的模型可预测到,社会共识的达成,有赖于议题的辩论是否活跃,尤其在正方反方各占一半时更是如此。一个辩论受到鼓励的社会,比起一个不欣赏、压抑甚至禁止活跃讨论的社会,更可能达成共识。”

这个模型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它可以对实际情形作统计学预测。特纳说:“原则上,模型参数可以从现实中取定。如今有几十个研究团队正努力绘制社会关系网图,其成果可直接添加进模型;而人们彼此影响的方式,也可通过民意测验和行为调查获知。” (来源:科技日报 高博)

(《欧洲物理快讯》(Europhysics Letters),DOI: 10.1209/0295-5075/82/28008,P. Klimek,S. Thurner)

上一篇: 以系统观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治理之道)
下一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意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