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

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

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今日中国: 当今台湾青年人有怎样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是何种因素影响他们的观念与投票行为?这些问题确实是值得思考的。

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出炉之后,许多学者开始反思其中的原因。其中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是,青年人或“首投族”的投票倾向成为影响这次县市长选举尤其是台北市长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当今台湾青年人有怎样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是何种因素影响他们的观念与投票行为?这些问题确实是值得思考的。

当今台湾年轻人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主要表现在:不重视群体或整体利益,更重视个体与自身利益;不重视长远利益,更重视当下利益;不重视宏观的大论述,不喜欢谈论抽象与宏大的人生规划或远景目标,更重视具体、细节问题,更重视眼前实实在在的东西与具体的对象;不重视、不关心整体或大局,更关心与关注个体,更重视个体的生命,不只是人类个体的生命,包括动物的生命;不重视经济议题,更重视政治议题;不重视经济价值,更重视环保价值。同时,台湾年轻人还有一种“亲美亲日恐中”心态。

当今台湾青年人这些价值观与社会心态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近30多年来台湾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与文化教育的必然结果。

现在20岁至35岁的台湾青年人,成长在台湾经济快速发展与经济实力最雄厚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初台湾经济开始起飞,1979年首次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台湾才实现了“小康”。台湾经济实力真正增强、进入富裕社会是20世纪80至90年代,正是他们成长的年代。可以说,当代这些青年人生活在一个生活无忧的富裕社会,正是其父辈艰苦奋斗与创业创造的结果。他们追求的不再是奋斗与创业,而是追求公平正义,追求“小确幸”的生活方式,敢于花钱消费。

他们成长在台湾逐步进入民主政治发展的大时代,接受了反专制、反特权、反黑金及追求民主、自由、重视人权等教育与政治运动洗礼,对代表专制、曾侵犯人权、大搞黑金政治的国民党从小就有一种排斥心理,有一种潜意识的反感,而对高举民主、人权、公平、公正大旗的民进党有着更多的亲近与向往。

这些年轻人成长在李登辉、陈水扁统治台湾20年间大搞“去中国化”与“文化台独”教育的时代。在这样的教育与社会政治环境下成长的台湾青年人,不再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意识与认知。他们潜意识中,台湾是一个国家,中国是另一个国家。要让这些青年人认同依然维护、寻求与中国大陆历史、文化与政治连接的国民党变得更加困难,而更认同代表本土化的民进党提出的“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理念;在选举时,自然会更倾向支持民进党而不是国民党。

台湾年轻人“亲美亲日恐中”心态也不难理解。他们所处的社会政治大环境与教育观念决定了这一价值观与心态。在台湾,不论蓝绿,都将美国视为安全上的依靠,视为台湾的保护伞;而中国大陆则一直被视为台湾安全的“最大威胁”,也是台湾的最大敌人。这对在军中服役接受军中教育的青年人价值观有很大影响,自然会形成“亲美恐中”的心态。台湾曾受日本殖民统治,而且在后期客观上促进了台湾现代化的发展。台湾民众对日本的态度从初期的抗日、反对逐步变为被动的接受以及既得利益者的亲日。蒋介石治理台湾后又对日本采取“以德报怨”的政策,为“反共”与日本结盟。李扁执政时期,更是彻底改变对日本殖民统治的观念与立场,将日本殖民统治改称为“日治”,将日本“战败”改为“终战”,更对日本殖民统治与在台湾建设歌功颂德,大加赞扬,一直延续至今,造成台湾社会全面的“亲日”情结。

而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与“颜色革命”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台湾年轻人受到“左翼”与“右翼”社会思潮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因政治斗争使经济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台湾的贫富差距扩大、薪资停滞、房价上涨等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台湾青年人反政府、反体制、反现状、追求公平正义的政治诉求。全球化冲击与中国大陆的迅速崛起,又增加了经济相对衰落中台湾青年人的“恐中意识”与“惧中意识”,他们担忧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担心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他们造成冲击,开始抵触与反对,转而追求有确实存在感与小生活幸福感的“小确幸”的浪漫主义。

可以说,这样特定的历史社会政治背景,塑造了台湾一代青年人独特的价值观与社会心态。这种价值观与社会心态一旦形成,便不是短期所能改变与扭转的,它需要历史的沉淀,需要国际大环境或岛内政经环境大裂变,才有可能逐步调整与改变。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

上一篇: 着力塑造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下一篇: 单选题: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